你把衣服给我洗坏了退回来,还让我退钱?电话那头,女老板的声音已经有点发抖,不是怕,是气的。一千八百八,一件貂皮大衣,寄回来的时候,摸上去嘎嘣硬,像块风干的腊肉。平台倒是爽快,直接把钱退给了买家,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留。
这事儿放谁身上都窝火。不是赔不起这件衣服,是咽不下这口气。人家在家舒舒服服带着孩子,动动手指,一件新衣到手,穿了洗了,再动动手指,钱又回来了。凭什么?就凭那句顾客就是上帝?这上帝,当得也太轻松了。老板不信这个邪,她决定自己去找这位上帝聊聊。
帽子叔叔那边也尽力了,打了电话,对面就一句在家带孩子,死活不露面。经济纠纷,他们也只能调解。可对方连调解的机会都不给。这下好了,彻底把老板给点着了。她二话不说,加满油,朝着三百公里外的那个小区地址,一脚油门踩了下去。
她甚至没见过那个买家的脸,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地址。到了小区楼下,电话没人接,人影也见不着。正常人到这一步,可能也就骂骂咧咧地开回去了。可这个女老板,从后备箱里掏出了一个大喇叭。
喇叭一响,小区里的人都探出了头。喊话的不是催债的,也不是寻人的,是一个外地口音的女人,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句话,把某某楼某某业主,二十多岁,在家带孩子,网购貂皮大衣水洗报废硬要退货的事,公之于众。她甚至放出话来,谁能提供具体门牌号,悬赏一千块。
这一通操作,简直是把现代社会的线上纠纷,硬生生拉回到了最原始的线下对峙。隔着屏幕,你可以是个体面的宝妈,是个无辜的消费者。可当高音喇叭在你家楼下循环播放你的光辉事迹时,那层文明的窗户纸,算是被捅得稀碎。小区业主群里直接炸了锅,姓吕,在家带娃,这些信息碎片迅速拼凑出一个模糊的人影。社死,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视频被发到网上,果不其然,很快就被投诉下架了。这反而更激起了看客们的怒火。你做得出,还不让人说?事情开始发酵,各路人马纷纷转发,这件事的热度,远远超出了那件貂皮大衣本身的价值。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女老板的评论区,画风突变。除了成片的支持维权,治治这种人之外,冒出了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声音:老板,你家店在哪?我要买你家的貂皮!就冲你这股劲儿,卖的肯定是真货!两千不到的真貂,给我来一件!
这走向,谁也没想到。一场糟心的消费纠纷,一次几乎要把自己逼成泼妇的维权,竟然成了一场现象级的带货。老板还没开始直播呢,她的店铺已经被网友们用订单给攻占了。大家买的已经不只是一件衣服了,买的是一种态度,是对一种公平的向往。人们用自己的钱,为这个老板的硬气投了票。
那个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宝妈,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她以为自己占了个小便宜,毁掉的不过是一件衣服和一个小卖家的心情。她不知道,她亲手点燃的这把火,最后烧掉了自己的脸面,却意外照亮了对方的生意。
现在,事情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女老板说,她会不惜代价追究到底。其实结果对她来说,或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她损失了一件衣服,却赢得了比这贵重千百倍的东西——人心和信誉。
那件一千八百八的貂皮算是废了,但老板的店铺却火了。有时候,最硬的公道,不是平台给的,是围观的人用购物车投出来的。这大概是这个故事里,最讽刺也最现实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