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讷谈及同父异母的姐姐李敏时,总是感慨道:“我十分感激姐姐,那时我生活艰难,她常悄悄给我钱。姐姐能力出众,我很钦佩她。”
李敏与李讷虽母亲不同,但彼此间情谊深厚,未因继母江青的存在而受影响。
1947年,李敏随生母贺子珍自苏联返回国内。因自幼在苏联成长,李敏中文水平较低,初归国时,连基本生活用语都表达不畅。
1949年,毛泽东致信一封,表达希望与李敏相见意愿,贺子珍随即安排胞妹贺怡携李敏前往北京中南海,与毛泽东会面。
见到李敏,主席面露喜悦,将女儿拥入怀中,连声道:“娇娇,我的宝贝,爸爸非常想念你……”
江青牵着年幼的李讷在一旁,注视着主席与李敏父女相聚,自此,李讷有了一位同父异母的姐姐。
“讷娃子,这位是你姐姐,往后你们二人要友好相处。”
李讷重重颔首,接着主席转身对李敏言道:“娇娇,此乃你妹妹李讷,你身为姐姐,需悉心照料她。”
那时李敏尚未有正式名字,多年来贺子珍一直以小名“娇娇”称呼她。现孩子入学需正式姓名,毛主席思索片刻,便想出了一个合适的名字。
“君子行事应敏捷,言语需谨慎。你妹妹已取名李讷,你便叫李敏。”
李敏与李讷两姐妹一同在中南海开始了共同生活。
初时,两位女孩相处和睦,但随时间流逝,且因两人年纪尚幼,争执开始频繁发生。
曾有一次,两姐妹就“蒋介石是否为中国籍人士”这一问题产生争执,争执声甚至传至毛主席处。
妹妹面带愠色询问:“爸爸,蒋介石究竟是否为中国籍人士?姐姐坚持认为他不是。”
毛主席把两个女儿唤至身旁,详细阐释许久,两姐妹方和好如初。
在喧闹环境中,李敏与李讷均已成长。
李敏较为幸运,在23岁时便邂逅了相伴一生的爱人孔令华,随后成家,生活美满。相较之下,妹妹李讷受母亲江青因素影响,始终未能寻得合适的伴侣。
或因嫉妒,或因年少冲动,李讷某次聚会时,对姐夫孔令华出言不逊,由此惹恼了姐姐一家。李敏返回后,便与李讷彻底不再往来。
她获悉李讷生活困窘后,仍不禁向妹妹提供帮助。成年后的李讷最终理解了姐姐的善意,主动上门致歉,希望与姐姐恢复关系。
此后多年,李敏常为李讷提供能力范围内的援助。李讷离婚后独自带孩子在北京生活,李敏时常携带物品前去探望。李讷与王景清成婚后,李敏随即备下厚礼,助力妹妹提升生活品质。
李讷晚年谈及同父异母的姐姐李敏时表示:“我十分感激姐姐,当时我生活艰难,她常悄悄给我钱,姐姐能力出众,我由衷敬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