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摒弃“一刀切”管理模式,真正兼顾市民休闲与安宁需求。近日,南京玄武湖北岸亲水平台的噪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源头摸排、柔性劝导、多方议事等创新举措,在保留市民活动空间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噪声扰民问题,昔日投诉不断的“噪声重地”如今已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和谐窗口”。
据了解,每晚6:30到9:00,南京玄武湖北岸亲水平台传来阵阵歌声。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音响音量适度、活动井然有序,既保留了市民休闲的“烟火气”,又还静于民。这一切,得益于玄武区近期开展的一场噪声专项治理行动——不搞“一刀切”,而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柔性管理,找准了市井欢歌与城市宁静之间的平衡点。
玄武湖亲水平台紧邻南京站南广场,多年来一直是市民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但由于多个活动团体大功率音响“比拼音量”,噪声问题突出,成为群众投诉焦点。
今年6月起,玄武区组织成立噪声治理专班,通过噪声实时监测、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开展柔性宣传和劝导。更关键的是,7月份一场“广场活动降噪声、共创文明促和谐”居民议事会真正让各方坐到了一起。活动组织者、居民、物业、酒店等代表通过面对面协商,达成“时空双限”共识:时间上,夜间文化活动开展集中在18:30-21:00,有效控制音量峰值与时段;空间上,亲水平台木栈道区域年度维护结束后,倡议大型活动开展、大量人员集聚与音响设备不进入木栈道,为走湖、跑湖等市民群众“让”出通道,为过往游客旅客“留”出休憩游览的区间。
经过这些努力,玄武湖噪声治理效果立竿见影。截至目前,亲水平台区域未再接到一起噪声投诉。歌唱爱好者老戴说:“现在我们自觉调低音量,不下木栈道、不抢地盘,还有游客夸我们是玄武湖一景!”
从噪声扰民到和谐共处,玄武湖亲水平台的转变,是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既保留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刚需”,也树立起文明窗口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