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共九大,毛主席讲话时见徐海东坐在角落,周总理:给他换个位置

点击次数:129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3 18:17:44
1969年春天,中共九大召开。毛主席站在台上,环顾四周,突然开口问:“徐海东同志来了吗?”人群中有人应声答道:“主席,我在这儿。”这一幕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一位已经退出一线多年的老将军,会让毛主席如此牵挂?他到底是谁?他的故事,又为何能打动

1969年春天,中共九大召开。毛主席站在台上,环顾四周,突然开口问:“徐海东同志来了吗?”人群中有人应声答道:“主席,我在这儿。”这一幕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一位已经退出一线多年的老将军,会让毛主席如此牵挂?他到底是谁?他的故事,又为何能打动一代伟人?

徐海东这个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并不是特别响亮,但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却让无数人记住了他。有人说他是“猛虎”,也有人说他是“青山大学”的毕业生——这可不是什么名校,而是他用实战赢得的称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战场上屡立奇功的将军,却在1940年因伤退伍,从此远离了前线。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可能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将军虽然不再冲锋陷阵,却始终被中央惦记着。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毕竟,他已经离开战斗岗位快20年了。有人质疑,这样的人是否还配得上这份荣誉?

其实,徐海东的一生并不平凡。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便投身革命。黄麻起义、潢光战役、葛藤山伏击战……这些名字背后,都藏着他的身影。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他身负重伤,却坚持要求重返前线。当时的职位已经被他人顶替,但他没有抱怨,只说:“做不做官都不重要,只要能让我上战场,去哪里都行。”

这种精神,让中央对他刮目相看。后来,他担任红二十八军军长时,面对国民党十万大军压境,他毫不畏惧,带领仅两千人的队伍坚守大别山。葛藤山一役,更是让他名震敌营。敌军师长被俘后,竟问他:“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徐海东指着远处的崇山峻岭,笑着说:“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这句话,成了他军事才能的最佳注脚。

尽管徐海东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命运总爱开玩笑。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海东再次受伤,旧疾复发,不得不退出一线。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回到战场。毛主席亲自劝慰他:“天塌下来也不用担心,你就安心养伤。”从那以后,徐海东留在了后方,过起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时间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到了1969年,中共九大即将召开,徐海东被通知参加。他心里有些忐忑,觉得自己这些年早已被遗忘,于是悄悄坐在角落里。可当他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时,内心的波澜瞬间翻涌。那一刻,他或许没想到,自己曾为革命付出的一切,早已深深刻在了历史的骨髓里。

就在大家以为徐海东的故事就此结束时,一个惊人的细节浮出水面。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面临严重的物资危机,尤其是棉衣问题。毛主席亲自向杨至成下达命令,让他去向徐海东借2500块大洋。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买下几千件棉衣。

杨至成赶到徐海东那里时,发现红二十五军同样经济紧张。但徐海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连夜召集后勤部门开会,最终凑出了五千块大洋,比毛主席的要求还多出一半。这笔钱,救了中央红军的命。毛主席得知后,激动地说:“徐海东就是革命的功臣。”

这一举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徐海东的认知。他不是只会打仗的将军,更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革命者。他虽不在前线,却始终与革命同呼吸、共命运。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徐海东的名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1940年后,他一直生活在后方,鲜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尽管他曾经是红二十五军军长,是长征途中最早到达陕北的部队指挥官之一,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事迹并未被广泛宣传。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低调的性格;也有人猜测,或许是历史选择性地忽略了某些英雄。无论如何,徐海东的存在感似乎被淡化了。直到1969年,当他在中共九大上被毛主席点名时,才让人们重新意识到,这个曾经的“猛虎”将军,从未真正离开过革命的舞台。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徐海东的一生,那便是:他不是最耀眼的将军,却是最可靠的战友。他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不求名利,却在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或许没有那些高调的将领那么有名,但他却始终站在历史的暗处,默默支撑着整个革命的进程。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为什么他的事迹没有被广泛传播?也许是因为历史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也许是因为我们更愿意记住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英雄。但不管怎样,徐海东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会选择成为像徐海东这样的“幕后英雄”,还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台前人物”?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被铭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