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题为“中国正在赢得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的评论文章,作者马克斯·布特作为建制派保守主义者,虽出发点在批评特朗普,却以四组关键数据揭示了一个令美国尴尬的现实:在这场持续半年的贸易对抗中,中国正以不可逆转的优势占据上风。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3%,显著超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8%的预测值,而美国同期增速仅1.25%。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深度调整: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19.2%压缩至2024年的14.7%,东盟以超越15%的贸易占比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特朗普试图用34%的惩罚性关税打击中国科技产品,中国却通过“一带一路”芯片出口联盟实现对东盟22%的增量突破,构建起绕开美国的贸易新通道。
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新科技产业成为增长主力,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飙升35.5%,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41.4%和40.3%,这些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动能。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因关税政策承受巨大压力,穆迪公司研究显示,美对华贸易战中90%以上的关税成本由美方承担,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出近1300美元,企业市值蒸发超千亿。
面对美国今年4月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的极限施压,中方不仅实施对等反制,更祭出稀土管控的精准反击。中国掌控全球90%的中重稀土供应,对美国军工、医药、电子产业形成“断供威慑”。这种不对称反制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7月底签署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以换取稀土供应保障。
稀土管控的影响远超预期。美国F-35战斗机的雷达系统和电子战设备高度依赖中国的镓材料,中国的出口限制导致洛马公司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中国通过稀土定价权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降至30%的举措被包装为“谈判胜利”,实则暴露其战略退却的本质。英伟达因H20芯片禁令面临45亿美元库存损失,市值蒸发1600亿美元,黄仁勋多次向白宫施压称“放弃中国市场是灾难性的”。而此时中国国产芯片产业在封锁中逆势崛起——华为昇腾910C芯片性能已达英伟达H100的80%,国产算力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份额从14%猛增至34.6%。美国商务部最终悄然修改对华为芯片的管制措辞,从“全球禁用”降级为“风险提示”。美国的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技术自主化进程。比尔·盖茨在CNN访谈中指出:“美国限制政策适得其反,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远超预期。”
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过去半年中国全球好感度上升8.8%,而美国下降1.5%。国际社会用脚投票推动上海黄金交易所稀土定价权超越伦敦金属交易所,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量下降反而带来定价能力提升40%的战略收益。
特朗普政府当前维持的“休战”状态实为无奈之举。在7月底斯德哥尔摩谈判后,中方明确宣布90天关税暂缓期,而美方至今未确认期限。这种拖延战术暴露其矛盾心态:既需避免关税继续打击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又不愿承认战略失败。
贸易战输赢的标尺不在谈判桌上的虚张声势,而在产业实力的此消彼长。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洞见的:特朗普的关税武器非但未能遏制中国,反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进程。当10月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临近,无论元首会晤能否达成协议,中国以市场和技术为矛的反制体系,已然改写了大国竞争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