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了吗?最近去加油站,心是不是跟着油价一块儿悬着?WTI和布伦特原油那两条K线,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往上蹿。别急着骂加油站黑心,这锅啊,得从大洋彼岸说起。华盛顿那帮西装革履的先生们又出手了,本想上演一出“制裁俄罗斯、拉拢印度、掌控全球”的大戏,结果剧本没写好,自己成了戏里最狼狈的角色。
事情得从10月下旬那个“惊喜”说起。美国财政部大笔一挥,直接把俄罗斯两大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给拉黑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两家公司捏着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半壁江山,是普京政府钱袋子的重要支柱。这手“釜底抽薪”玩得狠,目标明确:断了俄罗斯的财路。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为了让这出戏唱得更绝,美国人还特意给印度总理莫迪安排了句台词,单方面宣布“莫迪已经承诺在短期内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操作,简直就是把私下里的威逼利诱,直接拿到聚光灯下逼人就范。结果呢?印度外交部转头就来了个“辟谣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这脸打得,啪啪响。
说真的,你以为印度是傻子吗?能源安全可是人家的命根子。自打2022年那场冲突以来,打折的俄罗斯石油对印度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当时西方国家一窝蜂地抵制俄油,俄罗斯为了找买家,只能含泪大甩卖,每桶比中东的油便宜个8到10美元。对于一个石油89%靠进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真金白银的诱惑。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制裁前,俄罗斯石油已经占了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近四成,10月上半月日均进口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0万桶。三年来,就靠着这点差价,印度省下了几十亿美元。这笔钱,稳住了经济,也让炼油厂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你让印度一口把这块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可能吗?这就像让一个刚中彩票的人把奖金全捐了,人性的考验,往往没那么崇高。
可美国这次的制裁网撒得实在太密了。二级制裁的大棒挥舞着,谁敢跟被拉黑的俄罗斯公司做生意,就可能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这一下,那些提供结算、保险服务的银行和中间商全怂了,印度的炼油厂就算想买,也面临着付不了款、运不进来的尴尬。信实工业这种嗅觉灵敏的私营巨头,第一时间就停了新订单,其他国有炼油厂也只能“战术性减量”。
结果呢?俄罗斯没被一棍子打死,全球油市倒先乱了套。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大家都在担心俄罗斯这个主要玩家要是真被踢出局,石油会不会不够用?于是,抢购开始了,油价自然水涨船高。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吗?
印度那边更是乱成了一锅粥。突然戒掉便宜的俄油,只能回头去找沙特、阿联酋这些老牌供应商,但人家的油可不打折。生产线要调整,港口排起了长队,成本蹭蹭往上涨。最终这些多出来的开销,还得摊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汽油、柴油价格一涨,吃饭、买东西的成本都得跟着上扬。
反观俄罗斯,普京一边指挥着战略核力量演习,一边云淡风轻地表示“影响不大”。嘴上说着硬气,但失去印度这个大客户,压力肯定不小。降价、找“影子船队”偷偷运,各种招数都得使上。这场博弈里,压根就没有赢家。
美国看似占了上风,实则埋下了不少雷。它想通过极限施压让俄罗斯屈服,却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低估了对手的韧性;它想拉拢印度当棋子,却发现印度这个“棋手”只关心自己的棋局,绝不会完全听从指挥。所谓的全球联盟,在赤裸裸的国家利益面前,脆弱得像张纸。
最有意思的是我国的态度。商务部直接挑明了:坚决反对单边制裁,这套霸凌把戏我们不吃。作为俄罗斯最稳定的买家,我们用管道运输,用人民币结算,既保障了能源安全,也稳住了朋友。当然,欧盟也顺手制裁了我们几家企业,虽然不疼不痒,但也提醒我们,这场浑水,谁都可能被溅一身泥。
说到底,这场围绕石油的闹剧,不过是美国霸权思维的又一次任性发作。它以为自己还是那个能一呼百应的武林盟主,却忘了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全球经济这张网,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单方面的制裁,最终只会撕裂这张网,让所有人都掉下去。如果继续这么玩下去,只会加速大家摆脱美元依赖、寻找新出路的过程。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永远的大哥,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