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阵营突然“反水”,这个国家打响制裁以色列第一枪! 内塔尼亚胡彻底懵了
一直以为有美国撑腰就能在国际社会“横着走”的内塔尼亚胡,这次终于踢到了铁板。 2025年9月8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突然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港口封锁及官员入境禁令,直指以军在加沙地带的行动构成“种族灭绝”。 这一记来自西方盟友的“背刺”,让以色列外交部气急败坏地扣上“反犹主义”的帽子,却没能挡住西班牙召回驻以大使的决绝步伐。
更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措手不及的是,西班牙的制裁只是西方阵营裂痕的冰山一角。 就在同一天,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这四个“五眼联盟”成员,竟联手挪威对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实施制裁,指控他们纵容定居者在约旦河西岸制造1900多起暴力事件。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虽紧急救场,谴责盟友“干扰停火努力”,却压不住五国联合声明中那句尖锐的批评——以色列的行为已威胁到“两国方案”的存亡。
制裁细节刀刀见肉,西班牙为何敢带头破局?
西班牙的九项制裁措施堪称“精准打击”:不仅永久禁止对以色列出口武器弹药,更拦截经西班牙港口转运的军用燃料船只,连以色列定居点生产的商品也上了黑名单。 桑切斯首相一句“60万死者、半数未成年,这不是自卫而是灭绝”,直接将以色列推上道德审判席。 而以色列的反制——禁止西班牙副首相迪亚斯和青年大臣雷戈入境——在外交舆论场上显得苍白无力。
西班牙的强硬并非偶然。 宁夏大学牛新春教授点破关键:西班牙与阿拉伯世界历史渊源深厚,国内左翼联盟执政后始终将巴勒斯坦问题视为道德标杆。 更现实的是,西班牙对以色列军售份额仅占以军购总量的1%,制裁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损失。 但这一枪打响后,欧盟内部长期积压的不满开始涌动:德国、法国虽未直接跟进制裁,却公开谴责以军行动导致“供水系统崩溃、饥荒风险加剧”;英国外长拉米更直言“停火是唯一出路”。
多哈空袭成转折点,以色列踩了美国红线?
真正让西方盟友集体“清醒”的,是以色列9月9日对卡塔尔首都的空袭。 15架F-15战机突袭多哈居民区,目标竟是参与停火谈判的哈马斯代表团。 这场行动不仅侵犯美国盟友主权,更赤裸裸地打脸正在推动谈判的华盛顿。 美国《纽约时报》披露,哈马斯代表当时正在讨论美方停火方案,以军此举被视作“破坏外交努力的挑衅”。
空袭后,中东格局彻底重塑:沙特王储公开声援卡塔尔,阿联酋暂停能源合作,埃及召回大使,土耳其关闭领空。 就连一贯温和的约旦也谴责内塔尼亚胡的“大以色列”构想是“对主权的挑衅”。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趁机在日内瓦与英法德外长会晤,抛出“若以色列停火,愿考虑外交解决”的条件,反将以色列一军。
美以关系暗流涌动,霸权秩序加速崩塌?
美国表面护短,实则已悄悄收紧缰绳。 4月布林肯计划制裁以军“耶胡达胜利营”时,内塔尼亚胡暴怒斥责“道德低下”,极右翼财长斯莫特里赫更是大骂美国“疯了”。 而《外交政策》杂志的评论更一针见血:“以色列已是美国的战略包袱”。拜登政府在大选年面临两难:既要安抚犹太院外集团,又不得不应对全球对加沙惨剧的愤怒。
欧盟的转向同样意味深长。 西班牙、挪威、爱尔兰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欧盟外交代表卡拉斯更宣布拟中止与以色列部分贸易协议。 内塔尼亚胡试图“甩锅”中国,指责中卡“信息围堵以色列”,反而遭中方驳斥“毫无事实依据”。 当27国联合警告制裁以色列时,这个昔日“中东民主样板”已陷入空前孤立。
历史总是循环播放相似的剧情:百年前《赛克斯-皮科协定》埋下中东分裂的祸根,如今西方阵营因同一片土地再生撕裂。 当加沙日均1.4万婴儿面临死亡威胁的数据持续曝光,霸权主导的旧秩序正在盟友的倒戈中加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