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天下”到5年亏近10亿,桂林的症结不在山水,在人心和做法
这话不刺耳,因为财报、口碑和游客的脚步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十来年前,朋友问去哪儿玩,十个人里有一半会说桂林
漓江像一卷会走路的山水画,两江四湖夜里像一条发光的丝带,七星景区和银子岩的奇石,手机随手一拍就能当屏保
顶级资源并不等于好生意,尤其当还在用二十年前的门票思维时
2020到2024年,除2023年小赚一千多万,其余四年每年亏超2亿,累计约9.62亿
这不是“风景淡季”的那种小打小闹
2024年公司仍亏约2亿元,游客接待量同步下滑
公开报道里还出现过一个刺目的对比:有景区与巅峰期相比少了约50万人次,这相当于一个中型县城的人口
数字不吓人,空座位才吓人
如果你在清晨去漓江码头,会看见游船缓慢出发,甲板上空着一排排椅子,风吹得安全绳一晃一晃
曾经一票难求的《桂林千古情》,偶尔出现演员比观众还多的场面,台上汗如雨下,台下稀稀拉拉的掌声,让人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剩“可惜”
真正可惜的是,错过的不只是游客,是一座城市重新讲故事的机会
为什么会到这步田地?
权威观点反复提醒,靠门票的观光模式难以持续,内容与服务才是新的“门票”
劲旅网总裁魏长仁直言,连续亏损一头是过去对外投资质量不高、运营乏力叠加大环境,导致资产缩水,另一头是核心景区受消费环境影响,业绩下滑乃至亏损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员黄璜也强调,早年的“门票红利”会过去
这些判断不花哨,但很扎心
口碑上的“坑”,更扎脚
社交平台上,“避坑攻略”往往比“最佳线路”更靠前
桂林的“避坑攻略”比旅行攻略更好找,这句话并不好笑
最典型的吐槽是“啤酒鱼”:本地老店一盘68元,游客落座同款就能飙到288、388
啤酒鱼本地价68,游客价288乃至388的网传差价,足以让人谨慎点开支付页面
再加上“阴阳菜单”、号称“纯玩不购物”的团车却直奔偏僻商店,导游不够你买就不开车——这些经历并非人人遇到,但“有人遇到”的消息一旦铺开,信任就会从“人人警惕”开始
我能理解很多中小商户的压力,但情绪不是理由
把游客当一次性“肥羊”的生意,最后会把城市当生意的一切机会都吃掉
反过来说,服务做出暖意,本来只是举手之劳
哈尔滨那句“公主请上车”,成本几乎为零,却把“贵宾感”做成了城市名片
开封万岁山的“王婆说媒”,其实就是把“看”变成“参与”,把“景”变成“戏”
转机并非没有
2025年上半年,桂林旅游归母净利润800.77万元,同比+141.94%,账面扭亏,但扣非仍亏1609.84万元
这两行字得放在一起看
这次“盈利”,很大一块来自收回往期欠款5434万元,而不是核心运营质量的突然飞跃
公司说在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加快应收款催收,同时盘活低效资产、探索轻资产和低成本模式
动作方向对,耐心还不够
城市层面,回暖更明显
全市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8421.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2.2%
其中国内游客8353.94万人次、收入1017.54亿元,入境过夜游客67.45万人次,同比大增79.7%,外汇收入2.626亿美元
一个小小细节:很多景区周一到周四也不再冷清,这说明“只挤周末”的短途客在变长,旅行被重新安排进生活
思路上,官方在补课
白皮书《山水新篇章数字向未来》给出“文旅+”的路线,电竞、体育、节庆、品牌、科技都往里绑定
白皮书给出思路:文旅+电竞、体育、节庆、科技,把“看风景”变成“玩内容”
比如跟《原神》的联动带起“圣地巡礼”,今年1—8月龙脊梯田接待50.71万人次,半程马拉松拉动2.34亿元综合效益
传播上也在变:
现在桂林的全媒体格局里,抖音内容占比49.16%,双微加起来贡献了三成多流量,海外账号粉丝过60万、总曝光超1.3亿次
但别忘了最难的部分仍旧是信任
看上去一切在回暖,但信任修复从来比流量回升更慢
我倾向把这几年理解为一次迟到的“服务补课”:统一明码标价,严管“阴阳菜单”,建立“先行赔付”和“游客评价直达监管”的通道;
让“纯玩”成为契约而不是口号;
把“避坑”当作产品研发的输入而不是公关话术的输出
至于产品,桂林从来不缺灵感
漓江不止是一条船的路,它可以是清晨的轻徒步、傍晚的音乐短集、夜里两江四湖的微度假
我甚至觉得,亲子山野课堂、非遗手作市集、轻量化露营与马拉松、骑行的组合,都更契合当下的旅行方式
与其纠结门票加5元还是10元,不如让游客在城里多待半天,多吃一顿正经的桂林米粉,多买一张手写的风景明信片
顶级资源的意义,不是让人“打卡就走”,而是让人“想再来一次”
当桂林从“收门票”转向“卖体验”,从“算小账”转向“做长久”,账面上的数字会慢慢跟着变
把游客当熟客来经营,而不是一次性“肥羊”,才是生意能活久的根本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真正要变的,是拿什么把人留下
如果你最近去过桂林,愿意说说,你是被什么挽留了,或者是什么让你犹豫了?
结尾想说一句:风景从不背锅,做法才需要改
只要方向不再走回头路
桂林不是没机会,它只是该把“甲天下”的牌面,用现代的方式重新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