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台湾商人来到沈阳的大帅府,对售票员说道:“我不买票了。”
“我是张作霖的孙子,这样的话进大帅府应该不用买票了吧?”
2007年,一个穿着整齐的男士站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门口,问工作人员一个问题。
听到这话,售货员立刻站了起来,想了想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她联系了博物馆馆长,把情况告诉了他。
馆长赶到后,上下仔细打量了这名男子。只见他衣着得体,眼神复杂地望向大帅府的方向。
当他看到馆长过来时,便说道:“我是从台湾回来祭拜祖先的,名叫张闾实,是张作霖的孙子,祖母名叫寿夫人,父亲是张学浚。”
听到对方说的情真意切,馆长先领着他去大帅府参观了一圈,接着设宴款待,并邀请历史学者核实对方的身份。
通过张闾实的讲述,专家学者了解到了关于张作霖去世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一场悲惨的皇姑屯事件
1928年5月底,张作霖作为中华民国的陆海军大元帅,宣布退出北平,返回奉天。
为了安全考虑,张作霖本打算坐汽车从北古口出发,可路途太远,一路上又崎岖不平,颠簸得厉害。于是,他下令手下改坐火车出行。
听说大帅要坐火车返回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早早地在皇姑屯火车站周围进行了仔细检查。经过连续几天的搜查,他给张作霖发了一封电报。
上面写到:“日本的守备队今天老是在老道口和三桥洞转悠,大帅这次回来得特别小心,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张作霖急着回家,但看到情报后决定推迟几天返回奉天,想弄清楚日本人到底打什么主意。
既然要演戏,就来个彻底的,让寿夫人提前一天动身,去奉天等着我吧。张作霖想了想,对身边的随从说道。
6月2日那天,五太太寿夫人带着一群仆人先上了回奉天的火车,而张作霖则是在第二天凌晨才上车。
张作霖上火车前,各界名流都来送别,包括他的六太太马岳清和三公子张学曾。
那时候,张作霖乘坐的是头等车厢,这车厢既豪华又舒适,配备先进,以前还是慈禧太后专用的。
随行人员清楚日本人正暗中窥视,因此在张作霖所在车厢两边的车厢里都准备了医药用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经过天津站时,与张作霖同行的前国务院总理靳云鹏收到日本领事馆有事商议的密信,提前下车了。
杨宇霆的手下常荫槐听说大帅返回奉天,特地在天津车站上了车陪伴。
有一次,在火车上,张作霖的厨师特意做了六道菜给张作霖和他的家人享用。张作霖皱了皱眉,显得有些疲倦地说:
在家多舒服,火车上的饭吃着都不香,觉也睡不安稳,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大帅的话不幸言中,当火车慢慢开到第三个桥洞时,轨道上传来几声巨响,张作霖所在的车厢立刻被炸得粉碎。
张作霖身边的人吴俊升被爆炸产生的钉子击中头部,当场去世。张作霖也没能幸免,飞散的碎片意外地刺入了他的喉咙。
六太太马岳清发现时,他脖子上的血已经染红了衣衫,但他人还没有断气。司令顾问齐恩铭用手绢捂住了他鲜血直流的伤口。
看到这情况,六太太和儿子张学曾赶紧七手八脚地把张作霖抬上齐恩铭的车,一路飞快地朝大帅府开去。
尽管大家拼尽全力救治张作霖,但由于伤势太重,出血太多,最终还是无法挽回。
张作霖刚到帅府没多久就去世了。临死前,他紧紧抓着身下的床单,艰难地说:“我恐怕不行了,你们快把小六子叫回来!”
这句话的含义是,张作霖在大帅府寿夫人的小青楼里去世了,这导致了一众夫人和子女悲痛万分。
张作霖去世后,家人立刻在大帅府举行了一次严肃的会议。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暂时不把消息告诉外界,等到张学良回来再做打算。
发布消息说,大帅受了小伤,需要静养,任何人不得打扰大帅养伤。这条消息一出来,让动荡的东北三省暂时平静下来。
6月21日,张学良急忙赶回奉天,为父亲张作霖举行葬礼,并对外宣布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祖母曾说过,祖父是因为想让自己国家变得更强大而去世的,他从不愿意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张闾实说到这里,留下了这句话。
专家终于确认了张闾实的身份,并又问了一些关于他全家搬离大陆,定居台湾的事情。
二,异国他乡的艰辛生活
1931年,张学良在日军的威逼下,不得不放弃其父亲张作霖一生辛辛苦苦打下的东三省,带领军队撤往西北。
在西安事变失败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抓了起来。在被关押期间,蒋介石把张学良带到了贵州和重庆等地。最后,在国民党兵败后,张学良被押送到了台湾。
张作霖的其他儿子,比如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等人,因为张学良在战争中逃跑而受到牵连。
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知道哥哥张学良被关在台湾后,放弃了翻译工作,一路来到台湾。
那会儿,我爸爸为了救出我大伯,到处在台湾打探消息,差点就被人抓走了。张闾实说到这里,心里不由得一阵难过。
出于安全考虑,张学浚只好带着全家搬到了香港和澳门。由于张学良的“叛国事件”,大陆已经不适合返回。
“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祖母和母亲因为路上颠簸身体不好,爸爸四处奔波找活干,就为了让我们有饭吃。”张闾实感慨地说道。
以前威风凛凛的大帅儿子,现在在工地上做过监工,在学校里教过书,在训练场上当过教练……
在张学浚的辛勤努力下,家里渐渐变得富裕起来,日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艰难了。
张作霖的五太太寿夫人偶尔会跟儿子和孙子说一些感慨的话:“在奉天生活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晚年竟在他乡定居了。”
每当祖母满脸难过时,小张闾实就会跑到她身边,问:“祖母,祖母,我们以前的家是怎样的?”
老太太常常把他搂在怀里,坐在自己腿上,眼神仿佛回到了过去,断断续续地给他讲述在大帅府里的生活。
那时候,大帅家里人多,孩子也多,我们一家人热闹非凡。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打麻将就是我们的主要活动了······
说完,她环顾四周,轻声说道:“现在这日子,全靠你爸拼命干活,咱们才能填饱肚子。”
那时的张闾实不懂祖母所说的奢华日子,只单纯地认为是“不用劳动,也能吃饱饭。”
时间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在澳门一待就是十几年,张闾实也从一个小孩子慢慢长大,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当时他有一位相处已久的喜欢的人,两人相处得很融洽,眼看就要订婚结婚了。结果女方的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什么话,就把女儿带走了。
“你是张学良的侄子,我们绝对不考虑和你们家联姻。”
看着女孩被带走时的挣扎表情,张闾实默默地低下了头,没有为自己辩解。这种话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了。
在读书的时候,他一被同学知道身份,就要挨一顿嘲讽,张学良的侄子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后来,他干脆就不再和别人说话了,只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周围的人也懒得去打听他的来历。
正当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时,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却因为台湾传来的一条消息打乱了这一切的安宁。
张学良的六弟张学浚以前是军统的一员,现在在台湾的情报部门工作。
自从这个消息传开后,张学浚的工作单位和住家都受到了政府人员的秘密监视。
张学浚的好朋友在他去见张学浚的路上不幸遇害,这件事成了让张学浚难以承受的最后一击。
他放弃了工作,留给家人一句话:“前方路难,别为我担心。”然后登上了去台湾的船。
似乎是天意要保全他,他在返回台湾的途中遭遇了台风,船只好被迫折返,最终停靠在了澳门。
张闾实说到这儿,坚定地解释道:“我父亲从没做过伤害中国人的事,这些消息是台湾那边故意放出的,目的是要威胁父亲。幸好父亲没去,不然真成了大家眼中的罪人了。”
这件事后,张学浚很长时间都提不起精神。张闾实经常能在深夜看到父亲坐在院子的角落抽烟,烟雾缭绕中,父亲脸上的泪痕若隐若现。
张闾实担心父亲承受不住压力做出冲动的事,所以经常陪父亲聊天解解闷,还开始用自己的半工半读攒下的钱来帮助家里。
过了段时间,张学浚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他换了一种思路,开始做工程和贸易。他通过把本地便宜的产品卖到国外,赚了不少钱。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外贸这条路也越走越远,最终和兄弟一起创办了一家外贸公司,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想要头顶皇冠,就必须承受它的重量”
站得越高,张学浚听到的噪音就越大,很多人都说他是靠少帅张学良的名气才有的事业。
张学浚也不解释,让大家随便批评他,他只顾自己过日子。
我爸爸总是教导我们要说话小心,做事谨慎,不能乱说乱问。我们张家的人要低调行事。张闾实说。
三,两人共同实现梦想
1964年,对张学浚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时光。那年夏天,他带着家人来到台北,参加母亲的寿夫人生日派对。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哥哥张学良。
看着大哥疲惫的脸,张学浚没顾上礼节,快步跑过去紧紧抱住他,两人的胸口贴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心跳的强烈震动。
他们紧紧相拥,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眼泪如雨般落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许久,寿夫人打破了这份温馨,把多年不见的两兄弟请进大厅用餐。
“六弟,你去台湾时千万不能和蒋介石在一起,这个人很危险,最好不要和他有任何瓜葛,好好照顾家人。”张学良看着一大家子人,心中感慨万千,提醒张学浚道。
张学浚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他给大哥倒了一杯酒,眼眶有些湿润地说:“大哥,这些年你受了很多苦,我敬你一杯。”
说完这句话,他仰头把杯中的酒全喝了下去,好像把一肚子的话都化成了这杯酒,咽了下去。
这次见面,足足持续了三个小时,他们谈论着各自的生活,分享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边喝着浓酒,彼此倾诉思念之情。
张学良在离开时又提醒张学浚,不要做危害人民和伤害国家的事。或许他也不希望弟弟重蹈自己的覆辙。
张闾实说完后,默默地擦掉眼角的泪水,对着博物馆的负责人说:“我这次回来是为了纪念我的祖父张作霖,但我连他的安葬之地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个地方的大帅府。”
馆长听了之后,叫工作人员联系了当地政府部门,把张闾实送到了位于辽宁盘锦大洼县叶家村的张家祖坟。
张作霖去世后就埋在这里,几十年来,墓地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又经过政府的修缮,如今更加庄严和美丽。
张闾实看到墓园石碑上写着的“张氏墓园”,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指着那四个字对随行人员说:
这个字应该是大伯写的,爸爸以前让我看过大伯写的字,就是这种笔法。
祭拜完先祖后,张闾实与政府人员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握手告别。在 handshake 的时候,他低声说了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