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论中,零和博弈指的是:一个参与者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个参与者的损失,整体净和为零。常见的例子有棋类、扑克,甚至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在这些市场里,一个合约的买方盈利往往意味着卖方同等亏损,买卖双方的盈亏相抵,价值没有创造,只是单纯的再分配 。
然而,大多数金融投资与交易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属于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与经济增长创造新价值
• 上市公司通过生产、研发、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当企业盈利增长时,股价上涨,所有持股者均分享这一增值,而并不需要有人“亏损”来对应这一收益。
• 长期来看,全球GDP与企业盈利呈稳健上升趋势,投资者整体财富随之累积,实现共赢 。
2. 股息、红利与债券利息带来额外收益
• 投资股票不仅依赖于股价差价,还可以获得公司分红;投资债券可以定期获得利息。无论股市涨跌,这些现金流都是企业或政府新增创造的价值,并非从其他投资者口袋里“抽”来的 。
3. 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的价值
• 交易行为提供了深度与流动性,使得买卖双方可以随时进出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价格发现机制则帮助资本流向最具效率的领域,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整体来看,这些功能为经济体和所有参与者都带来了附加价值。
4. 长期投资与复利效应
• 以指数基金或稳健选股为例,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享受企业整体盈利与估值提升带来的累积收益,这种复利增长远大于短期投机的零和或负和特点。
• 相比之下,把炒股当作赌博看待是误区:拥有股票即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不同于纯粹的输赢赌博 。
5. 衍生品与短期交易的例外
• 我们并不否认,某些短期、高杠杆的衍生品交易(如日内交易、期权、期货等)在技术层面更接近零和博弈,甚至由于手续费和滑点,可能演变为负和博弈。但这仅占整个金融市场的一小部分,其自身也为市场提供了对冲、套保和发现隐含风险溢价的功能。
⸻
结论:
• 如果把投资视作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与共享,那么它是“多人共赢的正和博弈”。
• 如果把交易仅限于博弈策略和合约博弈,则可能落入“一输一赢的零和或负和博弈”。
因此,金融投资和交易并非整体零和,而是一个既包含零和子市场(衍生品),更以正和价值创造为主的复合性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