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一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11月出版,其内容源自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裴斐与韦慕庭教授对吴国桢的访谈记录,原文为英文,后经翻译成中文。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国桢,这位国民党内的杰出人物,其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熠熠生辉。
有才干官员。
他曾履职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一职,并担任过外交部政务次长。他亦曾先后出任汉口、重庆、上海三市市长,1949年之后,更肩负“台湾省政府”主席的重任。
他曾位列1949年1月毛泽东公布通缉令上的15名首要战犯名单中的第十位;他曾是蒋介石的忠实幕僚,与宋美龄、宋子文、陈诚等高层人物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他与周恩来同窗共读,两人关系融洽;作为归国留美博士,他在美国政界和新闻界拥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吴国桢亲历了国民党的剧烈变革,目睹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历史的忠实见证者。
吴国桢
在他亲述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了那些事件背后的动因与后续影响,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国民党政权及其领袖蒋介石的深切不满,揭露了国民党内部深重的腐败之病;同时,描绘了他与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之间惊涛骇浪的权力斗争,实为当事人对幕后风云的披露。
此段文字摘自某书。
曾是蒋秘
吴老曾言:“昔日,我担任蒋先生之私人秘书,然而仅三日,便因难以承受而选择离职。”
问:受不了,为什么?
答:我成了一部机器。追溯至1932年,他向我提出,希望我担任他的私人秘书一职,而我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
在我之外,屋内仅剩两位同伴,一位是贴身的副官,另一位则是负责解码的私人电报员。我向这两位同事询问,关于上午我应当何时抵达办公室的时间安排。(他家的地址,他在南京工作时也在那里。)。
我的职责包括代他撰写私人信函,以及伴随并等待接待他的访客。此外,在接待关键访客时,他时常希望我一同参与,聆听他们的对话,并随后进行记录。因此,我意识到有必要提前抵达办公室。两位同事曾提醒我,蒋先生通常会在很早的时间接待客人。据此,我于第二天清晨6点便抵达了那里,然而蒋先生已经会见了数位访客。紧接着,我便需要筹备午餐。蒋先生并不与我们一同用餐,午餐后他会有短暂的午休,我便利用这个时间稍作休息。一部电话线连接着他的卧室与我的办公桌,他可以随时通过这部电话召唤我。
夜幕低垂,客人们纷纷离场后,他仍有大量工作在等待着他,而这恰恰是他的一个显著优势。他便会邀请几位教授,就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我也有幸得以加入他们的课堂,一同聆听。首个夜晚,他寻得一位经济学教授,向他传授现代经济理论,然而,那位教授的经济学识,实则不及我丰赡。三天之后,我确实感到了疲惫,所幸他允许我离开了。
蒋夫人魅力十足
吴博士,蒋夫人在此地享有极高的公众知名度。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这里,媒体对她的报道也络绎不绝。关于她的评价,公众分为两个阵营,一少部分人和大多数人的看法各异。我想请教的是,您对她的个人品德有何见解?由于您与她有过不少合作与见面机会,对她的人品想必有所了解,能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答:起初,她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在台湾的日子里,我们逐渐对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她的两大软肋,一是虚荣,二是易变。虚荣心,堪称她性格中最显著的缺陷;而所谓的可塑性,实则是指,她在与良朋益友相处时,能展现出美好的一面,然而一旦与不良之徒为伍,便会迅速堕入深渊。
宋美龄
她最大的不幸在于,大部分时光都沉溺于与恶人为伍的泥沼。对她影响至深的,无疑是她的姐姐孔夫人。孔夫人只需轻轻一挥纤指,便能让妹妹陷入无边的漩涡,任其左右。
以下是一些实例,足以说明她与善者为伍,自身亦能随之向善的道理。昔日在内陆之时,她近乎将己视为皇室贵胄,常常致使求见之人屡屡苦候,甚至导致群众大会不得不不必要地久候她之到来。
自她抵达台湾,我们夫妇,尤其是我的妻子,便成为了她最为亲近的知己。
每当公共集会即将开始,她总是慢吞吞地不愿动身,我妻子便会提醒她:“时间已到,是时候前往集会了。”于是,她便会准时出发。
她总是热衷于炫耀,尤其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更是刻意模仿皇家风范。当她抵达美国,无论是乘坐私人包租的豪华客机,还是乘坐白宫赠予蒋介石的专机,她的出行总是伴随着奢华与尊贵。
1952年在台湾时,她要来这个国家治疗神经疾病,我们单独在总统别墅谈话,她要求坐包机。我告诉她此时我们正十分需要美援,她乘坐包机是不明智的。
她询问我,若置身于她的境地,我将如何行事,这一切皆因安全考量之故。我回答道,若我处在她的位置,我自会与马尼拉的那家泛美机构携手共进。(航空公司)通过办公室的联系安排,她得以从台湾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马尼拉,随后便可直接转乘美国航空的客机。
至于保安一事,我指示我们的特工与泛美办公室取得联系,请求他们负责对其他乘客进行甄别。她遵照指示行事,因此顺利抵达了美国。
由此,我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若她与良善之人相处,自有可能日渐向好。
外界普遍认为,她对孔家的晚辈过于溺爱;在庇护之下,那四位品行不端的子孙才得以做出种种恶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究竟是如何被这些孩子所蒙蔽的。
在她面前,那四个孩子的表现尤为出色,无人能出其右。当蒋夫人与我们的关系尤为密切之际,孔令侃与孔令杰兄弟亦踏足宝岛台湾,我们常于蒋府私下相聚,与他们单独交谈。
每当蒋夫人、我或是我的妻子未曾发起对话,他们便会以全神贯注且谦逊的姿态静坐,一言不发。除非主动与之交谈,否则他们始终保持沉默。一旦我需要一支香烟,孔令杰与孔令侃便会立刻为我点起。
尤其是孔令杰,他在德国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一旦听到“咔嚓”一声,便会迅速挺身立正,为我细心点烟。面对提问,他们总是以最成熟、最礼貌、最谦逊的态度,给予详尽的回答。
若我对这些孩子校外行为一无所知,定会认定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每当有人对他们进行负面评价,蒋夫人又怎能轻易相信呢?据此,我认为,虚荣心强且易受影响的蒋夫人,遭受的伤害往往大于她给予他人的。
宋美龄对中国影响深远。
吴博士,请问在大家看来,她似乎对国家政治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对蒋介石也有显著的影响,您的看法是否认同这一点呢?
答:不同意。在婚姻生活的初期阶段,蒋夫人对蒋先生的影响或许较为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后续的日子里所发挥的真实影响力却极为有限。
1931年,我有幸担任了蒋介石先生三天的私人秘书。那时,蒋介石先生已逾不惑之年,而蒋夫人依旧风姿绰约。或许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对于蒋介石先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一位美貌的妻子常会对年长的丈夫产生影响一般。
蒋夫人遭受指责,其根源在于她是宋子文的胞妹,同时也是孔祥熙的妹妇。这种关系在公众眼中似乎暗示,孔祥熙与宋子文之所以获得蒋介石的青睐,全因这层关联。然而,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就孔祥熙而言,孔夫人的影响力显然远超蒋夫人。
尽管在情感上,国人往往倾向于认为血缘关系胜过其他,然而,蒋夫人却始终未曾对宋子文产生好感。他们不止一次向我提及他们之间的个人情感。
蒋夫人有一次告诉我说,子文不管别人只为他自己。宋子文与蒋介石争吵之后,担心丧命,他从未请妹妹帮助与蒋实现和解。他一度同我商量该怎么办,我说:“为何不尝试和你妹妹沟通一下?”
他侧过脸去,语气严肃地回应:“不。蒋夫人在与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交往上,对蒋介石是颇为有益的。首先,蒋介石需要一个翻译,在那些高度机密的对话中,难道还有谁能比他的妻子更为可靠呢?”
其次,他坚信蒋夫人在与美国人周旋方面,比他更具优势。
除却这些,我并不认为她在其中扮演了多么关键的角色,尤其是蒋先生已经决意将台湾的领导权转交至其子之手。这或许也与夫人年事已高有关,她的影响力实际上微乎其微。
蒋夫人与蒋经国争执
吴老这样说:表面上,蒋夫人与经国先生间的关系看似和谐无间,实则暗流涌动,矛盾重重。1938年,经国自苏俄归来,对蒋夫人是否为他的继母一事予以否认。蒋介石为此费尽心思,方才说动儿子。尽管表面上的感情似有修复,但二人之间始终存有隔阂。
询问:打断对话的原因,是否源于对父亲继室的不满、性格上的不兼容、政治信仰的根本差异,亦或是这三者兼而有之?
答:在我看来,蒋夫人似乎并未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若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两人之间的争斗,其核心在于争夺成为蒋介石最亲信的地位。尤其是如今看来,经国无疑将继承其父的遗志,成为台湾的决策核心。蒋夫人对我及我的妻子素来关怀备至,然而,我认为她在台湾始终坚定支持我的真实原因,是她深知我在政治见解上与经国存在分歧。
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否公然存在且为众人所知?
例如,先前我所提及的针对台湾火柴公司经理的逮捕事件,尽管我与蒋夫人保持着频繁的交往,我却从未向她透露过多关于行政事务的细节。我相信,即便如此,她所能提供的协助也相当有限。
在一次不经意的闲谈中,她询问起我与经国先生的交往,我遂提及了台湾火柴公司经理涉案一事。那时,蒋夫人与我进行的是一对一的谈话,现场仅有我妻子一人陪伴。
片刻之后,蒋介石步入室内,蒋夫人迅速起身,满脸愠色地质问蒋介石:“你难道不知道你儿子做了何事?”
蒋自然心知肚明,他并未与她争执,然而我们夫妇二人的心情却愈发尴尬。我认为蒋夫人非但未对我提供援助,反而使得局势变得更加棘手。自那之后,我变得格外谨慎,不再向她提及我与经国之间存在的任何分歧。
您认为,她与经国的争执焦点在于如何对蒋介石施加更大影响力的问题,是这样的吗?
答:蒋夫人实则深知,若她曾对蒋家有所影响,那影响已是日渐式微。昔日,她与家中亲眷,尤其是与孔家携手,围绕蒋介石紧密行动,动机或许出于私利,然而更多的是沦为他人棋盘上的棋子。
吴博士,关于那个家族纷争,我们稍后再议。目前,我想探讨的是蒋夫人及其与前妻之子之间的对立。您是否可以推测,这种对立并非源于政治立场,而是源于对蒋氏影响力争夺的问题?
答:对。
孔夫人和孔祥熙
尽管在我国,蒋夫人被普遍视为才智出众,然而在蒋家,乃至包括宋子文在内的家族成员中,真正被称为智囊的人可能是孔夫人,您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我持相同看法,但有一点值得指出,宋子文与孔夫人并未始终步调一致。
探讨孔夫子的智慧,抛开她的具体行为,她无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对吗?
答,她堪称我所熟知之辈中最精明能干者,然而,她的道德观念却显得格外缺失。
孔祥熙、宋霭龄
问:她为权力或财富放弃道德?
答:她都需要。在孔祥熙担任财政部长期间,孔家凭借其在上海棉花交易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精明经营,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传闻四起,称孔夫人垄断了市场,这一行为成为一时的丑闻,迫使政府不得不派遣实业部长吴鼎昌介入调查。非国民党,无党派。到上海彻底调查。
吴鼎昌详尽地核实了所有事实,然而在他从上海返回南京之前,孔夫人已经先行一步,与蒋介石会面。
在与蒋会面之际,吴携带着详尽的报告准备上呈。然而,蒋率先开口,语气淡然:“关于这起案件,我已有所了解,你无需再行汇报。”闻言,吴便打消了报告的念头。
疑问: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需要向您请教的问题。这些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当时应该也是广为人知。也许我们误解了孔先生的本意。吴博士,您认为蒋介石夫人对这些问题是否知情?蒋介石本人是否也有所了解?
答:我深信他们二人心中皆有所察觉,然而此乃揣测,无法确切证实。据我所想,孔夫人的用意或许在于,这些所赚取的财富均为蒋氏所储备,旨在支持其掌权之需,亦或是在其卸任之后,以备不时之需。
自然,她还会向他透露所挣得的金额,然而,这一数额与实际所得之间,或许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问:吴博士,据我所知,一些了解中国的美国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孔祥熙被视为腐败的象征,这种腐败导致了中国人民的期望落空。您是否认为这种看法对孔祥熙有些不公,毕竟他拥有官方身份,实际上可能只是被利用的配角?
您说得确实有理。然而,我认为,若有人甘心沦为某种目标的工具,那便已违背了他应有的职责。
也许我太苛求了。
提问:您可能认为他比大多数人更为仁慈,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倾向于将孔视为腐败与恶劣行为的根源。我想探讨的是,总体而言,他是否更常被他人利用?
答:实际上,往往他人对他所抱的怨恨要多过他对他人的亏欠。
实际上,似乎没有人觉得他特别聪明,是吗?
那是他有用的原因。
蒋家周边人
在他妻子妹妹于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之前,孔氏家族确实并不显赫,可以认为他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那时,他的社会地位属于中等,确实在山西拥有一家规模不大的银行以及有限的贸易业务。
答:确实如此。根据现代的定义,那并非银行,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钱庄。
身为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的代理商,他确实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该公司享有在中国山西推广亚细亚石油产品的独家经营权。
问:他小姨子的婚姻助他发达,对吗?
答:孔夫人策划了那婚事。
昔日,当孔夫人的幼女美龄归国之际,传闻纷扰,有言称孔夫人有意将她许配给时任国民党要员的谭延闿。彼时,谭延闿身为党派领袖之一,却以年事已高,不宜担当蒋夫人之重任为由,婉拒了这门婚事。
在那个时代,国民党统治集团内,蒋介石正崭露头角,积极寻求能够发挥影响力的盟友。
孙中山博士与孔夫人的次女庆龄结为连理,蒋介石的勃勃野心在于接续孙中山的遗志,因此,对他而言,迎娶孙夫人的胞妹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其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受孔夫人的影响,宋子文起初亦被孙博士委以重任,担任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廖仲恺遭刺事件之后,他再度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的财政厅长,并兼任孙博士领导下的革命政府财政部长。
宋子文成就斐然,被誉为国民党时期最杰出的金融家之一。
此刻,蒋介石已稳固了对国民党军队的领导地位,握紧了权力的利剑,紧接着便着手寻求与钱氏结盟。
必须强调,蒋夫人是一位极具魅力与吸引力的女性。因此,蒋介石向美龄求婚,孔夫人对此结合的想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宋子文则对此婚事持反对态度。
然而,最终在蒋介石获得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后,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正是这一事件,让蒋先生始终觉得孔家比宋子文更为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