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为何四野大军地位突出?看看解放战争时,罗帅的职务变化就知道了

点击次数:62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09 18:39:19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的主力野战部队,划分为四大野战军。从级别上看,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自然是对等的,没有先后之分;但要论实际军力和地位,第四野战军非常突出,这几乎不言而喻。 早在1945年东北解放军初建时,这一区域本不存在我军主力部队,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的主力野战部队,划分为四大野战军。从级别上看,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自然是对等的,没有先后之分;但要论实际军力和地位,第四野战军非常突出,这几乎不言而喻。

早在1945年东北解放军初建时,这一区域本不存在我军主力部队,军委从山东、晋察冀、苏北等地抽调11万精锐,快速组建起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从此实力逐步提升,几年时间就演变出百万大军,一路打到了海南岛。可以说四野的发展历程,完全兑现了中央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规划,对于全国解放立下了大功。

四野的战略定位极高,不仅仅因为主体延续了中央红军、八路军115师的精华,其实他们在各战区中的地位,从一位重要首长的职务演变情况,也能够管中窥豹:就是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为什么这样讲呢?

“102”的代号深入人心,罗荣桓是东北野战军政委,并且延续到大军南下后的四野时期。但他在东北的前两年,职务却没有后来那样突出。人民自治军时期,罗帅是第二政委,到了民主联军时期,他甚至仅担任副政治委员。换了别人,这属于很高的职务了,但对罗荣桓而言,却明显有些低。

1945年抗战胜利前,罗荣桓是山东党政军最高负责人,身兼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和八路军115师政委多项要职。在山东这个几乎是全国最重要的解放区,罗帅是绝对意义上的“一把手”,更是带出了27万正规军及百万民兵,无论实际贡献还是军内地位,放在哪个战区他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首长。罗荣桓是难得的军政全才,通常来说不当司令员、就直接当政委,一般不会给人当副手。

只有东北不同。45年9月接到延安通知时,罗荣桓需要组织6万八路军主力北上,他自己也要去,但不是出任东北的“一把手”,仅担任第二政委职务。东北人民自治军正式建立后,司令员为军事能力出众的“101”,第一政委是彭真同志,罗荣桓位居其后。

第二年部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罗荣桓依然是第二政委,到了1947年彭真离开东北后,101身兼司令员及政委职务,罗荣桓仅担任副政委。但101只是挂职,他的精力和分工完全在军事作战方面;罗荣桓虽任副政委,却已经实际负责政治工作,并逐步组建起强大的二线兵团,兵力规模和战场表现双双走高的东北我军,在47年下半年基本扭转了东北战局。

罗荣桓真正成为名正言顺的政工一号首长,是在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建立独立领导机构时,他出任了野战军政治委员,不再是副政委或第二政委,至于野战军具体政治组织事务,则主要由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牵头落实。所以罗荣桓并非一到东北,就是那个著名的“102”首长;到了1948年8月,也就是辽沈战役打响前不久,才完全确立地位。

这其实是不太寻常的,按照罗荣桓的资历、尤其是抗战期间的职级和功劳,放在其他任何战区,职务上都不需要有这种变迁过程。举个例子:48年11月东野主力入关,与华北军区部队并肩作战,发动平津战役。联合组建的总前委排序方面,罗荣桓位居第二,排在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前面,足见罗荣桓的地位和实力。建国后评元帅,罗荣桓位居第七,同样排到了聂荣臻前面。

这说明什么?从罗荣桓解放战争期间相对复杂的职务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四野的定位和领导配置有多高!百万雄师,名不虚传。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