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A股冲击十年高点,摩根大通独家观点,四大可持续信号引领未来

点击次数:154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25 02:33:25
A股市场这轮冲高,真有点剑拔弩张的意思,十年高点就在眼前,老股民们还没来得及喘气,新的矛盾又扑面而来,资金和信心都像被拧紧的发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断裂。 自2025年年初至今,沪深两市的主力指数一路高歌猛进,沪指涨了11%,沪深300也

A股市场这轮冲高,真有点剑拔弩张的意思,十年高点就在眼前,老股民们还没来得及喘气,新的矛盾又扑面而来,资金和信心都像被拧紧的发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断裂。

自2025年年初至今,沪深两市的主力指数一路高歌猛进,沪指涨了11%,沪深300也有8%的涨幅,尤其是6月底以后,行情明显加速,大家都说像是要冲破天花板,但没人敢断言这轮牛市会不会半路夭折。

8月15日,上海股市终于冲破3700点,直接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现场气氛拉满,朋友圈里的股票截图一夜之间刷屏,所有人都在问,这次到底能走多远,会不会又是昙花一现。

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说这波上涨和过去不一样,主要是流动性改善,资金从债券、存款转向股市,政策宽松的预期也在发酵,这些理由听起来很熟悉,但把债券收益率拿出来说事,倒是让人多了几分信心——因为自6月以来,国债收益率真的在涨,大家对未来的乐观情绪,比以往都要真切。

上证综指和沪深300连续突破关键点位,不只是数字上的胜利,更像是市场情绪的集中爆发,那天沪深300站上4200点,这个点位之前只在2025年9月和2023年1月短暂出现过,换句话说,这波上涨的高度,已经逼近历史罕见的水平。

我在想,这到底是市场自发的狂欢,还是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摩根士丹利给出的答案是,投资者要盯紧四个信号,债券收益率、政策催化剂、财报表现、政府可能的干预,这几个点,每一个看似独立,其实都在互相牵制。

流动性这事,怎么看都绕不开央行和国有大行的影子,摩根士丹利的“自由流动性指标”自2025年6月转正后,7月还保持着正数,这说明,资金确实在往市场里涌,政府发债带来的钱,最终没有停留在账面,而是沿着传导链条流进了企业和股市。

我翻了下数据,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是1.78%,30年期2.11%,比6月底分别涨了15和27个基点,这种幅度在过去两年里几乎没见过,2025年和2023年初那会儿,债券收益率压根没怎么动,市场情绪当时偏悲观,现在反过来了,大家都愿意给未来多一点信任。

背后还有政策因素在推波助澜,所谓的“反内卷”政策成了最近的热词,国家层面一再强调要稳住价格、改善供需,8月18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更是把消费、基建、城市更新都拉出来单独点名,这些政策信号掺杂着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意味着官方已经意识到楼市风险,准备慢慢托底。

我看到大摩的报告里提到,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有新一轮地方性的、渐进式房地产宽松措施,这话说得挺有门道,既没给出具体方案,又留足了想象空间,至于三年期以上、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到期后,存款吸引力下降,钱自然就会流向股市,这种逻辑其实很现实,银行利率降了,老百姓手里的钱总得找个出路。

摩根士丹利认为,四大信号决定市场后续走势,第一是债券收益率,10年期国债从6月底的1.65%涨到8月18日的1.78%,这种变化在宏观层面意味着投资者更看好长期经济前景,资金才会从债券流向股票,但过去也有收益率短暂上升后又掉头的例子,所以这次能不能站稳,还得再观察。

第二个信号是政策催化剂,10月要开四中全会,下个五年增长规划也快出了,所有人都在等更具体的“反内卷”举措和经济再平衡、社会福利改革的信息,政策一旦落地,市场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情绪高点,但政策的不确定性,也随时可能反噬市场预期。

第三是企业业绩,2025年一季度A股首次实现了符合预期的业绩,如果二季度能延续这个势头,那盈利增长的拐点就算是坐实了,反之,如果财报不及预期,市场信心可能会迅速转向,毕竟,股市最终还是利润说了算。

最后一个信号是政府干预,现在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人民币,和2015年水平差不多,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如果和总市值比,只占4.8%,比过去十年平均值还低,最多也就是个警示灯,暂时还没到危险线,摩根士丹利的意思是,除非杠杆指标继续飙升,否则政府不太可能立刻出手干预。

我注意到,摩根士丹利从6月开始就一直“超配A股”,对比离岸市场,A股的表现确实更强势,这说明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至少在短期内是持续的,他们赌的是政策宽松和流动性进一步释放。

机构预计,整个夏天上涨动能还会持续,尤其是政府如果继续加码宽松措施,更多资金被从债券、储蓄和散户口袋里调动出来,沪深300指数有望冲向4700点的牛市目标,截至8月19日,沪深300收在4271点,要是能摸到4700点,涨幅还有10%左右,这对投资者来说,诱惑不小。

但我总觉得,市场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既是信心的体现,也是风险的预警,万一政策预期落空,或者中报业绩不及预期,整个市场情绪可能会瞬间逆转,到时候,谁都不好受。

还有一个隐忧是,散户和机构的资金结构正在变化,以前是散户主导,现在机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种转变让市场更理性,但也容易出现“羊群效应”,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资金撤退的速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快。

我个人觉得,这轮A股上涨的确有底气,流动性改善、政策托底、资金回流,这些因素叠加,造就了目前的热闹局面,市场永远不是单线逻辑,眼下的繁荣背后,其实埋藏着很多变量。

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地方债务问题也在发酵,政策一旦迟疑或者收紧,市场情绪就可能出现剧烈震荡,大家都在赌政策的确定性,但政策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这种博弈随时可能翻车。

再说了,外资机构的乐观,也有周期性,等到海外利率环境变化,或者全球市场出现风险事件,流入A股的资金也可能随时撤出,到时候,谁都无法预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下跌潮。

我更愿意把这轮行情看作一次多因素共振下的共识狂欢,既有真实的增长动力,也有政策预期和资金面的推波助澜,市场短期内有望继续高歌,但长期能不能站稳,还得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市场将进入2025年下半年,政策催化剂、企业业绩、债券收益率和政府态度,这些变量都会在未来几个月集中释放,到底是“牛市新周期”,还是又一次短暂冲高,谁也没法提前下结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关于信心、政策和资金的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真正的大考,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