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养老金调整的最新消息时,心里还嘀咕着这2%涨幅到底啥时候能落到咱手里?说是真要奔着8000块月养老金去算账,这涨幅一宣传就是160元,听起来有点心动。可实际呢?大概率顶多百元出头,还是咱们熟悉那套“算法游戏”,每次都让人有点哑巴吃黄连的味道。
身为一名普通退休职工,这些年每逢养老金要调整,家里那本“养老金折子”都翻得格外勤快。可新闻里播的消息跟咱兜里实际多出来的钞票,差距总是一条河。有的老人等得急,打趣说今年是不是“慢吞吞”,按往年速度,现在至少得有个方案冒头了吧?可这回各地就是按兵不动,好像谁都怕抢了头彩。手机里看新闻,连同小区微信群里的老伙计们,都在打探“咱这省到底啥时候有数?”
别说,都觉得这2%涨幅是一视同仁,实际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咱黑龙江去年定额才多加25元,上海最多61元,今年这调子估摸也只能各地“看着办”。再说那挂钩调整,光靠工龄攒钱,可真不止熬时间那么简单。有些听了几十年机器、和车间油污打交道的老兄弟,工龄三十来年,最多也就能多出三十来块。养老金多的,看着涨好多,其实本来基数大,一挪就显眼——这不公平?市场“规则”摆在那,谁都说不出啥。
更扎心的是,还有那套“统一公式”,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一条线走。从前大家还咋咋呼呼地想着,事业单位能不能多吃点红利,现在压根没有这个“给成分”。没满70岁的小老头、住在市区的老阿姨,基本和70岁以上或远郊农村的“大爷大妈”比不了,160块的好事门都没有。
也不是全是坏消息。补发养老金的事,山东去年国标落地后,八天就响应了。今年虽说等到快下旬了,不少省份还没放风,但多数地方发钱也都爱赶在月底。这再磨蹭两天,如果赶上月底前把补发一块发下来,像小雨落匀,虽说不能直接喝口粥,但也能多添一勺菜。
其实这点钱,咋说都有人嫌少,有人觉着“聊胜于无”。大城市的定额和挂钩标准高些,可养老金低的那拨人,真是连“涨个20块”都觉得奢侈。有的超市门口的老人,攥着养老金收据,嘴里默念着“只要能多加点,菜篮子就不委屈”。想想也是,调来调去,无非就是“盼个盼头”——至少让那薄薄一张社保单子上的新数字,能给晚饭多落一盘青椒肉丝。
说来说去,今年的调整动作慢了点,落袋的钱也没大众呼声里那么喜庆,但谁还不是“一边抱怨一边盼”?没办法,兜里有了票子,日子才踏实。各地要是再拖下去,真得让咱们这些菜市场门口聊八卦的老家伙们,更添几分牢骚。你怎么看今年这波养老金调整?你那儿消息灵通吗,涨了多少?欢迎留言一起算算,看看大家的票子是不是都一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