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价格最高的量产军用飞机得算B-2轰炸机了,单台造价已经飙到20亿美元了。
要知道,像歼-20这样的五代机,外界普遍估算它的单机价格在1亿美元左右。而B-2轰炸机的造价,已经相当于20架歼-20战机的价格了。
中国的轰-20和美国的B-2一样,是采用隐形飞翼设计的轰炸机,所以不少人开始担心它的造价会不会很高。
你问我我们国家的轰-20在造价方面是不是会和美国的B-2一样,花的钱能买20架歼-20那么多?这个问题吧,确实挺有意思的。
B-2轰炸机的错误采购决策
实际上,轰-20的造价要和B-2差不多的可能性挺小的。美国的B-2轰炸机之所以那么贵,主要是因为生产量少,而且在设计上追求极致的尖端技术。
其实,任何工业产品的开发都得花钱,等到正式投产后,产量越大,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研发费用就越少。
要是这个产品没搞大规模生产,每个出厂的货都得分摊不少研发费,结果就会推高它的单价。
当年,研制美国B-2轰炸机时,花了大概247亿美元在研发上(按1997年货币衡量,没算后续升级的费用)。
照美国空军最早的打算,采购132架B-2轰炸机,算下来每架的研发费用大概是1.87亿美元。
算账的话,盖厂房的钱、机体花费、航电支出啥的凑一起,生产一架B-2轰炸机的花费不到3亿美元。
要是那会儿美军真照着计划买够132架B-2轰炸机的话,这架飞机的最终单价大概会落在4.5亿美元左右。
不过,冷战一结束,美国的军备发展就变得乱七八糟起来,开始胡乱折腾一些没用的东西。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空军出于节省经费的考虑,把B-2轰炸机的订单往后缩减了。原本计划买70多架,但最终只订了21架,其中1架是实验机,剩下的20架是正式量产的。
要是B-2轰炸机就买了21架,把最开始花的247亿美元研发费平摊到每一架上,那每架的成本得11.7亿美元左右。
再加上建厂房、打通供应链啥的,也都得掏不少钱。随着美国空军减少B-2的采购数量,B-2的生产成本也涨得特别厉害。
再考虑到美元之后的通货膨胀问题,结果让B-2轰炸机每台的购买价飙升到20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美军用20亿美元的价格买了这些B-2轰炸机,结果这21架合起来一共花了420亿美元。
要是按美国最早打算采购的132架B-2轰炸机来算,单架4.5亿美元的价钱,总共买下来也得花594亿美元。
换句话说,买132架B-2轰炸机的花费,比起只买21架,多了大约29%,可是服役的数量却少了84%。
只要我们采购的轰-20数量够多,这成本就能分摊得更均匀,不会像B-2那样,每架战机都背负着11.7亿美元的研发费,显得有点离谱。
B-2的复杂生产工艺
至于B-2轰炸机偏偏追求那些顶尖的技术,它可是当时世界上隐身能力最强的飞机。不过,在技术还不算很成熟的情况下,要想搞定这些强大的性能,就得使用更复杂的工艺,真是费事不少。
这个问题中挺典型的例子,得算是B-2轰炸机零件的生产顺序出了点差错。
一般来说,飞机制造的流程是先组装内部的设备,然后逐步把外壳一个个装上去,直到整体完工。
不过,得考虑到公差的原因,外壳之间会留有不少缝隙,这些缝隙一旦出现,就会让雷达电磁波发生折射,结果就是飞机的隐身性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应付这个难题,B-2轰炸机采用了创新的方法,先制造出没有缝隙的飞机蒙皮,然后再在里面安装设备,最后实现了飞机表面蒙皮“无缝且无直角”的目标。
但这么一来,B-2轰炸机的制造流程就变得特别繁琐,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搞得挺不容易的。
中国的轰-20想避开像B-2那样昂贵的代价,当然不能搞得那么复杂,工艺得简单点。
不过,轰-20的工艺比B-2简单一些,也许会让它的性能比不上B-2那样先进的轰炸机。
不会的,因为当年B-2那复杂的工艺,其实是在技术还不成熟的背景下硬塞进去的,要不然也不会搞得那么繁琐。
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技术进步,曾经那些繁琐的工艺,现在看起来也变得没那么难了。
比如说咱们之前提到的B-2,为了避免飞机蒙皮出现缝隙或者直角,他们采用了先制造蒙皮的工艺。
如今,像五轴联动加工、飞秒激光这些领先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已经能达到0.005毫米,甚至是低于0.001毫米的误差水平。
凭借这样的加工水平,中国完全可以让轰-20的表面蒙皮几乎没有缝隙。
因此,中国完全有能力采用更简便的工艺,打造出跟当年B-2一样的机体结构水平,成本自然会省得多。
轰-20性能很容易超过B-2轰炸机
说到轰-20的性能,这款轰炸机在能力上轻轻松松就能超越B-2。
一方面,轰-20能够充分享受到电子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相比之下,B-2作为冷战时期设计制造的轰炸机,在导航和电子系统方面已经明显跟不上当前的技术水平。
轰-20作为比B-2晚至少三十年左右投入使用的机型,当然可以搭载更先进的电子设备。
另外一个问题出在设计方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积累了不少工程技术经验,在轰炸机的设计上,比起当年的B-2更容易搞定一些难题。
另外,B-2当年为了达到隐身效果,采用了许多复杂的工艺,这不仅让它的造价变得更高,还会对其他性能造成一些影响。
像我们之前提到的,B-2轰炸机的制造工艺是先做蒙皮,再往里面装设备。这种做法确保了蒙皮没有缝隙、没有直角,但也导致了机身内部空间利用率打折扣。
如果轰-20采用先做内部设备,再把外部蒙皮拼接的方式,那么内部空间就会利用得更充分,能够装下更多的燃油,还能配置更大的弹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