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了2025年,叙利亚的每一步动向都让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这个经历了战火洗礼的中东国家,正悄悄筹划着一场经济大逆转——从货币体系调整到债务整理,从工业走廊的重建到引进外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但又满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近日,叙利亚经济部长沙尔的一番话,明显让外头觉得不一样,他说:“接下来的几个月,叙利亚可能会彻底甩掉美国制裁的枷锁。”
这么多年来的经济难题,难不成真的能迎来扭转的那天?
制裁松绑的关键一步:游说美国国会与海湾资本入场
沙尔在伦敦“未来复原力论坛”上讲到,叙利亚正拼尽全力推动美国国会废掉《凯撒法案》,这法案就像悬在叙利亚经济头顶的利刃一样,虽然特朗普今年5月取消了大部分对叙的制裁,但这个法案依旧是法律上的“拦路石”。
沙尔坦言,要是到年底前这法案被废掉,国际银行的通道就会彻底敞开,外资涌入的大门也会随之开启。
留意一下,海湾国家已经开始暗中行动了。根据半岛电视台10月中旬的报道,卡塔尔和阿联酋最近都答应会帮叙利亚提供首轮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主要用在重建电力系统和港口方面。
更直接的动静来自企业方面:一家沙特财团打算在叙利亚霍姆斯省投资3亿美元建个大型水泥厂,预计到2026年就能投产,能带来2000个就业岗位。这种“资本出手”的做法,明显是在为制裁松绑之后的经济复苏做准备。
新货币与债务重组:重建信心的双重筹码
叙利亚政府打算在12月推出新币,去掉两个零,还把阿萨德的像给删了。这个动作看着像个技术调整,但实际上可是振奋经济信心的重要一招。
叙利亚货币从2011年以来已经贬了超过99%,老百姓对币值体系的信任几乎碎掉了。新币要推出,加上最近叙镑汇率开始稳定,显得像是在向市场暗示“新开始”的意思。
这会儿,叙利亚已经开始了主权债务的重整。沙尔坦说“债务其实不算太大”,可细节数字他倒没说。
根据世界银行10月发布的报告,叙利亚的外债大概在150亿美元左右,主要的债权方是俄罗斯和伊朗。债务重组的重点在于争取延期偿还和部分减免,最近俄罗斯的态度开始变得灵活一些,表示愿意把一部分债务转变为能源项目投资。这种“债转股”的方式,可能会成为其他债权国借鉴的例子。
重建蓝图:从工业走廊到“万亿美元升级计划”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叙利亚的基础重建大概需要2160亿美元,可沙尔提出了个更宏伟的想法:要是把基础设施彻底升级,花费可能会超过1万亿美元。这个长远的计划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点——优先修复阿勒颇到拉塔基亚的工业走廊。
十月初,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铁路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书,打算共同修缮阿勒颇的铁路枢纽以及拉塔基亚港的货运通道。
需留意的是,伊朗的企业将参与沿线的光伏电站建设,还有一家科威特的建筑公司已经中标,负责重建阿勒颇工业区的一部分厂房。这种“多国合作”的方式,正逐渐成为叙利亚重建的常规做法。
北部停火与资源盘活:经济飞跃的前奏
这个月初,叙利亚北部的产油区达成了停火协议,为经济的复苏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块区域占了叙利亚石油产量的70%,停火之后,日均原油产量已经从内战期间不足1万桶,恢复到了2.5万桶。
沙尔透露,政府正在和当地势力谈判,打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达成全面协议。一旦成行,我们的财政实力会明显增强,能真正启动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
结语
制裁的坚冰逐渐融化,新货币推出和债务重组同时推进,工业走廊的重建也已列入计划——叙利亚的经济复苏虽然困难重重,但方向已变得越来越明确。对这个国家来说,2025年或许就是从废墟中崛起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