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在酋长球场,联赛杯第四轮,阿森纳对阵布莱顿。这种比赛,对于追逐联赛和欧冠的球队来说,往往是轮换阵容、给边缘球员和年轻人机会的场合。阿尔特塔也确实这么做了,一口气换了十个人。上半场踢得有些沉闷,甚至可以说布莱顿错过了几次领先的好机会。但足球比赛就是这样,下半场风云突变,最终阿森纳凭借万内里和萨卡的进球,2-0拿下了比赛。
比赛结果没什么可意外的,但这场球的焦点,不在比分,也不在晋级本身。而在一个叫马克斯·多曼的年轻人身上。
这孩子十五岁零三百零二天,就代表英超球队在正式比赛里首发了。我跑了快十五年球赛,见过太多被媒体捧上天的“天才”,但这个年龄就获得如此信任的,确实不多见。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纪录,这背后是阿尔特塔团队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要知道,让他上场,尤其是在一个即便轮换也希望能赢下的杯赛里,是需要勇气的。
多曼没有让人失望,酋长球场的观众发出的阵阵惊叹声说明了一切。这孩子在场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从容和无畏,拿球就敢于向前,直接冲击对方的防守球员。有好几次,他内切或者下底,几乎就要敲开布莱顿的防线。这些瞬间让现场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你甚至能感觉到观众席上那种期待感,期待这个少年能做点什么特别的事。
一个细节更能说明问题,作为场上经验最丰富的球员之一,本·怀特在右路频频主动找多曼配合。那种传跑的默契和倾向性,就好像他在和常规主力萨卡搭档一样。这不是一个老队员在“照顾”一个新人,而是一种战术上的自然选择,是把他当作一个能解决问题、值得信赖的队友。这比任何教练的口头表扬都更有说服力,证明多曼已经融入了一线队的战术体系。他不是来体验生活的。
就在上周,俱乐部刚刚和他敲定了学徒合同,等他十二月一满十六岁就生效。这当然是一条好消息,俱乐部在尽力留住他。但我们也都清楚,从一份学徒合同到真正立足一线队,再到成为萨卡那样的核心,中间的路有多长,有多少不确定性。我记不太清上一个这么年轻就在杯赛首发的英超球员是谁了,但多曼这个纪录,分量不轻。
当然,那个晚上发光的黑尔恩德青训产品不止他一个。为球队首开纪录的伊桑·万内里、送出助攻的迈尔斯·刘易斯-斯凯利,以及完成一线队首秀的安德烈·哈里曼-安努斯,四个青训小将同时首发,这本身就是阿森纳这些年青训工作的成果展示。万内里的进球冷静又利落,来自刘易斯-斯凯利的传球也恰到好处。年轻一代用实实在在的进球和助攻,证明他们不是来凑数的。
说回球队本身,阿尔特塔的大轮换,一方面是赛程所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球队如今的阵容深度。即便不是最强阵容,场面一度被动,他们还是有办法赢下比赛。强队气质,有时候就体现在这种“踢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赢了”的比赛里。这也是主教练安抚更衣室的方式,像本·怀特这样因伤病等原因暂时失去主力位置的球员,需要这样的比赛来找回状态和信心。从他当晚的表现看,他确实很珍惜这次机会。
阿森纳上一次拿联赛杯还要追溯到1993年,上一个冠军奖杯则是2020年的足总杯。对于一支连续几个赛季都在接近英超王座的球队而言,一个联赛杯冠军的分量,大家心里都有数。这绝不会是定义阿尔特塔这个赛季成功与否的标准。他的真正考验,在漫长的联赛和残酷的欧冠淘汰赛里。
不过,奖杯总归是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它能给球队,尤其是那些渴望荣誉的年轻球员带来信心,也能暂时满足一下球迷对冠军的渴望。一个冠军有时候能带来另一个,这种“冠军惯性”在足球世界里是真实存在的。
但喧嚣过后,一切终将归于平静。对于多曼来说,这场比赛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一个梦幻般的注脚。他证明了自己属于这个舞台。然而,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未来充满了太多的变数。足球史上,年少成名却最终泯然众人的例子太多了。今晚的赞誉和惊叹,明天可能就会变成苛刻的要求和巨大的压力。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场比赛当作一个普通的夜晚,一场他踢得还不错的比赛,然后继续训练,继续进步。路还长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