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又开始热闹起来,国外的卫星图片一出来,大家就盯着某个造船厂里的那艘“大块头”,各种猜测又来了。有人说,这是中国在建的新航母,不是普通的军舰。
现在底部已经开始合拢,速度比想象的还快。
如果按现在这个速度推算,估计一年后,这艘船的雏形就能看出来了,吨位到底多大、布局怎样,甚至是不是航母,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大家关心的,还是“第四艘航母”到底会有啥新突破。
回头看中国航母这一路,头三艘大家都很熟:辽宁舰是买来的苏联半成品,最后被我们改装成了中国第一艘航母,算是开了个头。
但它本质上还是老派设计,甲板是滑跃式,飞机起飞要靠冲坡,这就带来了两个明显的短板:一是能起飞的飞机数量有限,二是飞机想带满油满弹基本做不到,战斗力自然打了折扣。
这种设计不只中国有,英国、俄罗斯也用过,结果都差不多。经验积累下来,山东舰在辽宁舰基础上改了不少,但大体框架没变,还是6万吨级,滑跃甲板先天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等到福建舰出来,外形和技术就有了质的飞跃。福建舰2022年下水,2024年海试,距离正式服役只差临门一脚。
它用的是全通式甲板,配备三台电磁弹射器,舰载机可以像美国航母那样弹射起飞,不再受“滑跃”的限制,战斗力一下上了一个台阶。
福建舰满载排水量大约8.5万吨,已经进入国际主流水平。但它依然不是终极目标,只能算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型。
8万吨级虽然很大了,但和美军的10万吨级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比如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弹射器和升降机都更多,调度起来更灵活。
很多人都觉得,既然福建舰已经做到了8万吨级,下一步中国肯定要上10万吨级甚至更大的航母。
考虑到未来的六代机和更多新装备,吨位要再往上加,11万、12万吨也不是天方夜谭。
所以,外界推测的“第四艘航母”,很可能不会是福建舰的翻版,而是中国新一代航母的头号舰,或许连动力系统都要用核能。
最近有媒体分析,造船厂里这艘船采用了舰岛后置设计,甲板又加长加宽,怎么看都是为了“升级”做准备,差不多就是“东亚版福特级”。
当然,这些说法都还停留在猜测阶段,中国官方没有任何公开证实。每次新舰造出来,都是等到快下水的时候,才会正式报道和亮相。
这点跟之前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很像,外媒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最后还是要等国内正式公开。
可以预见,等到新航母下水,名字和舷号公布后,沿海各省又得开始争抢命名权,谁都想给自家省份争点面子。
现在大家讨论的焦点,已经不只是技术升级,更关心中国海军整体战略的变化。随着航母吨位和技术门槛不断提升,未来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有人担心新航母太贵、太复杂,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中国必须要走的路。毕竟,国际上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海上力量被甩在后面。
另外,关于这艘新船的尺寸也有不少传闻,有说甲板宽82米、长340米,满载排水量能到12万吨。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从技术发展趋势看,确实不无可能。
毕竟,中国近年来在造船、核动力、舰载机技术上都在提速,搞个“超级航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每次中国的新航母有动静,网上总能引发一波热议。有人关心国防安全,有人讨论技术细节,有人猜测命名权,群众的参与感很强。
其实,这正说明中国海军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未来几年,等到新航母真的下水,中国海军的故事还会继续刷屏。
至于第四艘航母最终会长啥样、用啥技术、能达到什么水平,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艘“大块头”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谁也不想错过它的每一步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