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某个深夜,新德里总理府的电话第四次响起。屏幕上闪烁的“华盛顿”字样让值班秘书屏住呼吸——又是特朗普。此前三周,这位美国总统已三次试图接通莫迪,甚至通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传话,但莫迪的回应始终是沉默。
当秘书最终按下拒接键时,印度外交部一名官员对德媒苦笑:特朗普以为一通电话能解决50%的关税?莫迪可不想当他的‘电话调解真人秀’嘉宾。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对等关税”,理由是印度对美国摩托车、威士忌等产品关税“高得离谱”。短短6天后,白宫再出重拳:因印度“暗中进口俄罗斯石油”,追加25%惩罚性关税,总税率飙至50%,8月27日正式生效。
经济杀伤链:印度对美年出口870亿美元商品中,纺织品、珠宝、海产品占60%。仅钻石商聚集的苏拉特城,年损失就超20亿美元。印度商务部紧急下令:出口商立即转向中国、拉美和中东市场止损。
农民恐慌潮:美国大豆关税从30%骤增至50%,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豆农阿贾伊看着滞销的仓库苦笑:“特朗普的关税比季风雨还准时,可我们的贷款利息不会停。”
外交风格冲突
莫迪的办公桌常年堆满政策简报,却极少放置电话机。一名印度外交官透露:“总理认为关税谈判需书面记录,而特朗普热衷即兴通话——就像他发推特那样随意。”
这种差异在2023年G7峰会已现端倪:特朗普当场要求莫迪“立刻承诺削减关税”,莫迪以“需内阁讨论”婉拒,场面一度僵冷。
被曲解的“核战争调停者”
今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后,特朗普多次吹嘘自己“单枪匹马阻止了核战争”,声称“莫迪在我的电话施压下才停火”。
事实上,印巴早在特朗普来电前已达成停火协议。 莫迪6月访美时当面澄清,特朗普却转头向福克斯新闻重申“调解神话”。
甚至加码细节:“我威胁要取消印度最惠国待遇!”这种“电话录音变剧本”的操作,让印度外交部警告莫迪:“通话=送他炒作素材。”
14亿人的反殖民情绪
8月15日印度独立日,莫迪在德里红堡的演讲引发山呼海啸:“农民的利益,一寸不让!”台下民众举起“抵制美货”的标语牌,美国可乐、香烟被当众焚烧。
民调显示,82%印度人支持对美强硬——这直接关联莫迪的票仓。2024年大选中,农民占选民总数42%,而受关税冲击的纺织业聚集地古吉拉特邦,正是莫迪的家乡票仓。
经济自救
莫迪政府启动“印度制造2.0”计划:减税刺激:将个人免税收入额度从5万卢比提至7.5万(约合900美元),中产阶层年省税17500卢比。国货绑定:政府招标强制采购本土电子产品,连总理府卫队的对讲机都换成印度品牌。
外交转圜
向东看:8月24日,中国外长王毅访印,双方达成10项合作协议。印度纺织商会将35亿美元订单转给中国代工厂,特斯拉上海工厂向印度汽车商开放零部件供应。
向西怼:印度暂停36亿美元美国军购(含P-8反潜机),并联合巴西、南非在WTO起诉美国“单边霸权”。
特朗普的制裁逻辑很直白:印度作为“印太盟友”必须配合孤立俄罗斯。但印度石油部长的数据打脸:进口俄油从日均6.8万桶暴增至175万桶,占总量40%——因为俄油每桶比市场价低33美元,仅此一项为印度每日省下5800万美元。
当美国务卿万斯质问“为何不站队西方”,印度外长苏杰生反问:“英国殖民者当年也说要‘帮助印度文明开化’。”在莫迪政府的经济叙事中,21世纪是印度“重返吠陀黄金时代”的复兴世纪,而非成为某国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