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央视揭露的霸道司机“集体灭亡”了:身份曝光,生意或难继续

点击次数:113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28 12:59:40
7月16日那天,一辆黑色越野车不停地换道,差点儿撞着正常行驶的小潘的摩托车。 骑手只是随口埋怨了几句,没想到越野车的司机李某却停下摩托,更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话。 小潘为了不惹事,反复道歉,打算事后再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看到骑手“软弱”以后

7月16日那天,一辆黑色越野车不停地换道,差点儿撞着正常行驶的小潘的摩托车。

骑手只是随口埋怨了几句,没想到越野车的司机李某却停下摩托,更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话。

小潘为了不惹事,反复道歉,打算事后再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看到骑手“软弱”以后,本来已经回到车上的李某又下了车,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吼:“我弄死你!”语气特别嚣张。

没想到的是,这次他碰了一鼻子灰。

嚣张的司机

其实谁都能看出来,小潘根本没做错啥,他唯一那句“重话”,就只是说“这是引导线,你没注意到吗?”

就这么一句话,没啥特别的,也没啥恶意,结果却让开车的李某莫名其妙地火了起来。

骂人算了,还好像还想打人似的,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摩托车没有行车记录仪,才敢这么嚣张。

可是他想错啦,摩托车上没有行车记录仪,可小潘的头盔上可是有的。

李某那英气十足的模样被传到了网络上,让大家都能一睹风采,就连央视也特意强调了他的优点,可以说是彻底走红了。

像这样的“路怒”事情其实挺常见的。

福建的阮某,因为对方司机没及时把远光灯切换下来,就开始飙车追赶、逼停对方,甚至还动手打人。

成都的廖某在路上多次猛踩刹车,逼得后面的车不得不刹住,事后还发短信威胁对方。

之前那场闹得挺热闹的“奔驰车主排队砸车”事,说白了也就是王某想插个队,被别人不同意罢了。

像今天这个李某变道的事情,还有之前那些例子,其实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司机的情绪特别容易失控,一握住方向盘,脾气似乎就完全爆发出来似的。

这回李某可是遇上了硬钉子,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谁都难免难逃全民的眼睛和点评。

刚开始,大家不过是嘴上骂骂他,但光说不痛不痒,根本没啥劲头儿。

接着,有人就着手查李某的底细了。

刚开始,有人看到他穿着某高新技术公司的工装,觉得他可能是那家公司的员工。

当天,这家公司立马发公告澄清了,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公司里的制服一般人可别想着搞到手,就算拿到手了,也不会平时就穿在身上的。

查下来也确实如此,李某很可能是那家企业底下代理公司里的一个领导。

这回倒好,众人一边骂李某,一边把火往和李某有关的个人和公司上扯,反倒能逼得别人也跟着骂他,死心眼儿的,不惧他怎么受罪。

要说最关键的事,那就是头目的名声一旦搞垮了,肯定会严重打击公司的业绩,谁知道哪天会不会突然栽跟头,让那些合作伙伴们赔个底朝天?

要真是这样,估计现在已经有不少潜在客户暗地里把他的名字从名单上抹掉了吧。

李某也躲不过法律的追究呀,那次恶意别车差点让路人受伤,一遇不顺还动手威胁人,这些全都被摄像头拍得清清楚楚的,证据摆在那儿,毫无疑问。

罚款、拘留的套餐,还是得亲身试一试不可。

他都做上公司管理了,竟然还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真是挺令人琢磨的。

哪来的暴脾气

李某的大发雷霆,表面上只是觉得摩托车骑手多嘴,实际上从他越发大的声音和越发嚣张的言辞就能察觉,这其实是典型的“弱者对更弱者动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欺软怕硬”。

大概就是心理学里提到的“替代性攻击”体现吧。

李某的压力源肯定不是小潘,主要还是那些客户给他的压力,可他又不敢顶撞那些大客户,结果就只能把火发在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路人身上。

其实不少人都有过这种差不多的心理状态。

平时压力挺大,但又不能真跟老板发火,只能塞在心里忍着。

一到车上,感觉就像回到自己的“私家地盘”,心里的不满和怨气也会慢慢散开,不那么压抑了。

这个时候一碰上点什么刺激,比如堵车啊、被加塞啦什么的,难免就会情绪炸开。

不过就像喝酒一样,醉了还是好人,坏人才会借酒放肆。

这只是其中一个角度,另一面则是因为他那种错误的“身份感”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

他穿着某大公司的工作服,心里就觉得自己有“后台”支撑,可以任意放肆。

他那狐假虎威的心理,让他以为只要不把事搞得不可收拾,无论是骂人还是碰瓷这些“小动作”,都不用担什么责任。

而且看他那熟门熟路的模样,估计平常也没少靠所谓的“关系”做点事情,有了“关系”,能力和品德好像都不太重要了。

还有个原因就是,他早就习惯了当“领导”的角色,习惯了对各种事都左右逢源,习惯了让人对他敬畏畏畏的模样。

结果差点儿撞到人,他就差点儿被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骂上了,这种没法掌控的因素,在他看来,简直就像“逆天而行”。

再加上李某看到小潘还是个“怕事”的人,就理所当然地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其实,小潘可不是真的怕事,只是清楚那句“不要跟愚人讲道理”的道理,干脆用计谋取胜而已。

“治疗”路怒症

开车多的朋友,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当然不会有要人命那么吓人的事情,但强行逼停、故意别车的情况还是挺常见的。

谁心里没有点不满呢?所以呀,遇到这种事,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回击。

其实碰到这种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别跟对方硬碰硬。

其实小潘的“认怂”是个挺聪明的办法,遇到那种已经失去理智的人,讲道理基本没啥用。

反倒会因为对方的糊涂和冲动,把自己弄得挺危险。

一旦失去了理智,剩下的东西肯定只有野性,要是你敢回骂,那他就会敢动手。

所以最重要的事啊,就是先顺着他的话走,赶紧找到机会脱身才是关键。

其实不是完全投降,而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留足够的证据。

其实这也不算难,毕竟小潘头盔那大个摄像头就挂在那里,李某都敢反复念叨,脑袋发热的人可是不会去考虑反侦察的办法的。

只要证据充分,剩下的交给法律处理,务必把对方的路怒症“治”到位。

结语

李某的下场,可算是给所有“路怒症”患者敲了一记警钟。

法治不会迁就你那暴躁的脾气,而舆论也绝不会手软,躲不过任何一个嚣张的家伙。

真正强的人,从来不是靠大声吼才能撑起气场,吼得越凶,反倒说明心里越空虚。

李某的名声已经彻底败掉了,接下来,估计他的生意也难免跟着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