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谈结束后,特朗普说可能用 “领土交换 + 安全保障” 的方式解决问题。虽然还没签正式协议,但这消息足以让欧洲国家紧张起来了。没过几天,欧洲几个国家的领导人跟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块去美国谈判,说白了就是怕美俄俩国私下交易,把欧洲的利益给忽略了,想在美乌谈判里说上话,这是欧洲国家在大国博弈里想争点主动权的没办法的办法。
欧洲积极的原因
欧洲和乌克兰的关系早就不只是邻居那么简单了,利益绑得死死的。
农业方面
乌克兰被称为 “欧洲粮仓”,欧盟 28% 的玉米和 15% 的小麦都来自乌克兰,黑海那边的航运通道稳不稳定,直接关系到欧洲人能不能安稳吃饭。要是俄美谈判默认了俄罗斯实际控制黑海港口,欧洲就得长期从南美、北美这些地方进口粮食,运输成本比冲突前贵了 25% 到 30%,光是 2024 年就多花了 180 亿欧元。
能源方面
欧洲虽然没以前那么依赖俄罗斯能源了,俄罗斯天然气仍占欧盟进口量的 18.3%。要是谈判没保障好能源过境的安全,欧洲就得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比原来贵 30% 到 40%,2024 年就多花了大概 120 亿欧元。
国防方面
欧洲给乌克兰的武器援助,60% 都得靠美国的军工体系。要是俄美谈成了让乌克兰保持中立的协议,欧洲东边的防线就直接暴露在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下了,像波兰这些国家,只能把军费提到 GDP 的 4.7% 来加强防御,经济负担更重了。
欧洲的无奈
欧洲这次跟着去美国,表面上喊着 “捍卫主权” 的口号,说支持乌克兰是为了维护自由秩序,可实际上还是在算利益账。欧盟打算花 1000 亿欧元买美国的武器来搞 “安全保障”,看着像是 “花小钱办大事”,其实是自己军工体系不行,没办法独立支撑对乌克兰的援助,只能靠着美国的供应链,这也是没辙的妥协。现在战场上,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 19% 的领土,要是冲突一直拖下去,欧洲就得面临粮食价格翻倍、能源账单多花 350 亿欧元、安置难民的成本占了 GDP 1.2% 这样多重打击。这种 “花钱买安全” 的选择,说到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承受冲突持续带来的巨大损失,不如通过战略妥协换个短期的安稳,哪怕这种安稳得让出一部分外交上的自主权。欧洲的难处就在这,口号喊得再响也掩盖不了实力不够的事实,最后还是得在大国博弈的缝隙里,靠利益交换来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