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当年的小童养媳竟然会成为独立营营长。
1913年,王定国出生在一个佃户家里,因此,她小小年纪就挑起家里的重担,可惜,命运没有对她优待半分,父亲病故,家里连安葬父亲的钱都拿不出来。
父亲病故后,家里生活难以为继,走投无路之下,王定国的母亲只能将15岁的王定国嫁去邻村李家,当对方的童养媳。
按照他们山里的规矩,妹子们长大后只有嫁人、生子这一条路可走,可王定国硬生生走出了另外一条路。
王定国在舅舅的家里认识了共产党杨克明。后来,在进步学生和地下党的帮助之下,逃离李家的王定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获得自由的王定国,到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还让妇女劝说男人不要吸食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2年王定国跟随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
次年,王定国当选为内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委员会主席李禹候在战斗中牺牲后,她代理了主席职务。11月,王定国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定国说,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12月,县政权组建起了妇女独立营,由县委书记王崇道兼任营政委,王定国任营长。
不仅如此,1935 年,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就此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部队行军的时候,剧团要在队伍前面赶路,休息时,剧团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因而,剧团相当于比别人多走了一倍的长征路,长征路上,王定国一共翻越了五座大雪山,走了三遍草地。
翻雪山更是艰难,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山顶气温极低。王定国和战友们相互依偎着入睡,第二天醒来,她脚趾冻僵,拿手一摸,脚趾竟断了。可她没时间喊痛,只是磨平伤骨,包扎一下,又继续跟着队伍前进。
过草地时,王定国瘦到只有50多斤。提到这段过往,王定国都会说:“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踩到泥潭就要陷下去。”
长征途中王定国还邂逅了自己的爱人。1935年6月,王定国正在河边洗衣服,就在这时,一位红军走到她的面前,和她说,小同志,他们要过雪山了,希望她可以帮点忙,将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他想穿着过雪山。
王定国当即就答应下来。旋即,这位老同志和她自我介绍,他叫谢觉哉,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
次日,王定国就将自己缝制好的衣服给谢觉哉送过去,谢觉哉连连称赞,临走之前,他还补充了一句,王定国可以多准备一点辣椒,届时他们爬雪山,可以帮助她御寒。
此时,两人还未意识到,月老已经悄悄为他们牵了红线。后来二人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重逢,并结为革命伴侣。
谢觉哉是出生在大家族的秀才,以前是根本不下厨的,但为了毛主席,他却总是碍手碍脚的在厨间帮夫人王定国做事。
毛主席想要“茶食”,王定国既没有做过,也没吃过,只能按照谢觉哉所描述的那样自己琢磨,为了更加贴合毛主席记忆中的味道,王定国还专门去请教过别人,终于给毛主席送去了他要的“茶菜籽”。
毛主席说:“味道好得很!地道的家乡味,十多年没吃过了!”
毛主席最爱吃王定国做的“酸茄子”、“霉豆腐。”和“泡辣椒,”做这几样菜是很费事的,谢觉哉知道毛主席爱吃,就不厌其烦地教夫人做这几道菜。
后来毛主席提到王定国,还评价道:“谢老好哇堂客(即妻子)又勤劳又贤惠,”“谢老有福,有个贤内助。”
每当谢觉哉向夫人转达毛主席对她的问候和夸奖,王定国都发自内心的高兴和骄傲。
1968年,84岁高龄的谢觉哉已经病痛缠身很多年,因为偏袒,他的右手已经没办法拿笔,可他仍旧坚持用自己的左手给毛主席写信,祝贺毛主席七十五岁的生日,这是谢觉哉最后写给毛主席的诗句和信,此后,因为谢觉哉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坚持写了70年的日记也不得不中断了。
不仅是生活上,在工作中,王定国也几乎一直在谢觉哉的身边工作,成为他工作上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2004年,91岁的长征老战士,重新踏上了长征路,王定国重走长征路,她将自己的第一站选在泸定县,当时红军长征时期最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儿女们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想要雇一顶滑竿将她抬上山,她坚定地大声说:“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王定国将上前搀扶的人推开,h只身一人在一百多米的桥上走了一个来回。
途中,王定国还找到了自己长征时借住房子的房东的女儿,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16岁的小姑娘也变成了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