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混着汗水的咸涩味还没散尽,礼堂里此起彼伏的拉歌声已经掀翻了屋顶。"三连的来一个!""要你唱你就唱!"这群即将毕业的军校学员把板凳拍得震天响,有个寸头小伙甚至站到了椅子上,迷彩裤腿上还沾着战术训练时的泥点子。
这场面让站在后台的老班长王铁柱眼眶发热。他摸着口袋里那枚磨得发亮的哨子,想起二十年前自己毕业时,全队对着锈迹斑斑的钢枪唱《打靶归来》的场景。如今礼堂的LED屏亮得晃眼,学员们手腕上的智能终端闪着蓝光,可那股子混着机油味和青春荷尔蒙的气息一点没变。
"班长,我腿肚子转筋了。"担任领唱的通信工程系学员张晓萌攥着话筒,迷彩服领口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迹。这个在模拟电子对抗中能单手接线的姑娘,此刻盯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直咽口水。王铁柱把哨子塞进她手心:"怕啥?当年我们在炊事班拿锅盖当盾牌排练,比这寒碜多了!"
当《光阴的故事》前奏响起,大屏幕上闪过四年间的碎片:泥潭里相互拖拽的战术训练、图书馆通宵备考的熊猫眼、比武夺冠时摔得满是淤青却笑出虎牙的脸。台下有学员偷偷抹眼睛,角落里突然爆出一嗓子"时间都去哪儿了",惹得全场哄笑又瞬间沉默。装甲兵学院的李强盯着自己结痂的膝盖发呆,上次野外生存训练,就是这双膝盖跪在碎石滩上给战友当人肉台阶。
军乐团小号手突然吹破一个音,反而让《当那一天来临》的合唱更显真实。舞台侧幕站着即将赴疆的边防专业学员,他们肩章上的雪莲花纹在追光灯下闪着银辉。有人跟着节奏用作战靴跺地,震得钢架舞台嗡嗡响。这动静让台下观众席的赵政委想起1987年边境冲突时,战士们就是用这种频率跺脚驱散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原创歌曲《一体同心》唱到一半,大屏突然切到演训基地的实时画面——正在高原驻训的毕业班通过卫星传来合唱。屏幕里泛着高原红的笑脸和舞台上的迷彩方阵隔空对唱,有个战士怀里还抱着冻出冰碴子的钢枪。台下军报记者老周赶紧擦镜头,嘴里嘀咕:"这素材,绝了!"
抗战歌曲联唱环节,九十岁的抗联老兵被搀上台时,全场起立鼓掌差点掀翻顶棚。老爷子耳朵不太好,但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立刻挺直佝偻的背,台下有个学员不自觉地摸了下自己刚拆线的额头伤疤。后勤学院的炊事班方阵突然集体举起饭勺当荧光棒,不锈钢勺面反射的光斑在礼堂穹顶乱窜,像极了他们去年抗洪时在堤坝上晃动的应急灯。
最意外的环节是航天工程系的《玉盘》。舞台中央的月球车模型突然喷出干冰雾气,藏在模型里的全息投影装置把银河铺满了整个礼堂。台下有学员伸手去接根本不存在的星光,有个姑娘的眼泪在"嫦娥X号"模拟发射的光效里亮得像钻石。不知道谁带的头,观众席陆续亮起军用终端屏幕,蓝色的操作界面连成一片星海。
宣誓环节的变调出乎所有人预料。当领誓人喊出"到"字时,礼堂四个角落突然传来炸雷般的应答。原来各战区接兵干部早就埋伏在观众席,此刻举着单位铭牌站起来抢人。新疆军区的上校嗓门最大:"昆仑山上的羊肉串管够!"南海舰队的代表更绝,直接掏出个贝壳说这是永暑礁的土特产。台下家长笑中带泪,有个母亲攥着儿子被战术绳磨出茧子的手嘟囔:"臭小子倒是吱个声啊!"
熄灯号响起时,无人机编队从礼堂天窗钻进来,在穹顶拼出动态的八一军徽。有个学员偷偷把肩章摘下来别在女友衣领上,被战友起哄也不松手。场务急着清场,却看见几个学员蹲在后台往行李箱塞东西——那是他们连夜赶制的训练伤应急包,每个创可贴背面都写着电话号码。
礼堂外飘起雨丝,载着学员的大巴陆续发动。车尾红灯在雨幕中连成模糊的线,像极了下达演习命令时作战地图上的箭头标号。王铁柱摸出兜里被捂热的哨子,突然想起张晓萌上台前塞给他的纸条,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二维码。扫码后手机里蹦出段全息影像:二十多个学员对着镜头敬礼,背后是初升的太阳把训练塔照成金色。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