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每年都是全球政坛风云际会的大舞台,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与代表齐聚纽约。今年的话题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为整个会场点燃了新的“火药桶”。中国,在这60秒之内,成了全场关注的绝对焦点,普京则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开羞辱。这样的戏剧化场面,令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所有人的视线都凝固在泽连斯基的“进攻”与中国代表团的反应之间。
在万众瞩目下,泽连斯基手持准备许久的讲稿,面色坚定。他的发言原本循序渐进,但在最后的一分钟,却突然话风突转,将中国推上了“被围观”的高台。他用了极为咄咄逼人的语气和极具挑衅意味的措辞,一口气连续三次点名中国,把责备之矛狠狠地插在中国的立场与角色之上。
他先是抛出一句刺耳直击俄罗斯软肋的话:“只要中国愿意,完全可以阻止莫斯科的战事升级,俄罗斯现在离不开中国的支持。”这句话无疑打通了所有听众的思维惯性。毕竟,即使在动荡的国际舞台上,鲜有人敢如此公然贬低俄罗斯的底牌。一旁的俄罗斯代表面色难看,普京虽未出席,但消息必然会很快传到克里姆林宫。
泽连斯基没有停顿,随即又以质问的方式向中国提问:“中国在关键时刻为何选择保持沉默?”这种带有暗示和甩锅意味的质疑,使全场气氛仿佛凝固。许多代表面带狐疑,议案后厅的小道消息,也开始围绕中国的举动快速流转。中国代表团所有成员神色如一,坐得笔直,耿爽的脸上写满了平静与克制,这一刻成为多家媒体争相抓拍的名场面。
紧接着的第三锤,泽连斯基毫不掩饰地评价:“美国在推动和平方面承担了全球责任,是俄罗斯最畏惧的对手。” 人人皆知,这种“高捧低踩”的话术,是典型的引导舆论风向。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泽连斯基此举意在制造中美对立,鼓动美方更大力度地插手俄乌冲突,同时诛心地将中国塑造成“局外有责”的角色。不可否认,这类情绪操作对联大这样的话筵会场,往往能激发一阵短暂的风暴与关注。
事实上,泽连斯基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在国际舆论中塑造中国角色,个中缘由很明白。乌克兰战事进入胶着,前线焦灼,民众士气时有低谷。俄军虽然整体实力占优,但随着战线拉长,作战消耗剧增,乌军处境日益吃紧。据西方媒体测算,最近两月乌克兰在战场上已损失超过50辆主战坦克、300余辆装甲车,单周炮弹消耗高达7.5万枚。武器缺口和后勤短板,让乌军指挥系统饱受质疑。
尤为关键的是,泽连斯基一直希望西方能够投入更多援助,特别是在资金与高端装备上。当前,美国和欧洲的支持已接近极限。从本次联大会场的交流和统计来看,已有27个国家表达对新一轮援助方案的犹豫。因此,在外部支援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泽连斯基必须寻找一个“交接锅”的对象,把外部矛盾进一步外溢,从而试图继续绑住美国,扩大对俄罗斯的压力循环。
就在泽连斯基高调表态的同时,镜头一转,俄罗斯代表团阵营气氛一片低沉。毕竟,泽连斯基句句紧逼,不留情面,甚至连俄罗斯的所谓“全球领导力”都被一笔抹杀。这种当众否认使命感,是对普京脸面最大的挑战。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因为冲突受到极大制约。《俄罗斯经济评论》杂志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俄罗斯通胀率较去年同期上涨6.2%,国防预算占GDP近22%。长此以往,对有着“强人”形象的普京而言,压力远胜于以前的冷战时代。许多外交观察家甚至感叹,本届大会成了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一次集中大考。
泽连斯基的攻势并没有收敛。此时,美国“前任大统领”特朗普迅速跟进,在场外发声,批评中国实际上间接援助俄罗斯。特朗普指出,中国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之一,过去一年俄罗斯出口能源的总额高达32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流向亚洲各国,以中国为主。这组数据一出,现场的不少经济学家和媒体人都小声讨论起来。有趣的是,特朗普本人对俄乌冲突的立场相比以往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主张停战甚至割地,但现在口气大变,声称“乌克兰完全能够夺回所有失地”,发言锋芒指向进一步升级冲突。
这种微妙转变无疑是美国乌克兰“声东击西”的配合。一方面,特朗普在美国主流媒体和欧盟议会有一定影响,能够带动欧洲一些该国继续向乌军输血。另一方面,将中国架到聚光灯下,无疑能极大消耗中国在此议题上的表达空间与回旋余地。就像舆论战里的“连坐法”,将复杂局面简化成个人对个人、国家对国家的硬碰硬场面。
面对大量有组织、有节奏地点名,身为中国代表的耿爽临危不乱。他在通过发言权后,发声澄清中国立场。耿爽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不提供军事援助,第二,不偏袒任何一方,第三,始终推动和平对话。耿爽语气平和却不失分量,他一句“如果我们真有提供武器,局势早就不是现在这样”,让不少现场代表陷入沉思。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和国际智库的2023年数据,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为美国,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而中国则仅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6%。但乌克兰及西方媒体却屡屡选择性忽略这些事实,把中国当作“出气筒”进行频繁炒作。
泽连斯基之所以玩命“蹭热度”、频繁提及中国,根本原因还是试图转移焦点,掩盖自身困境。自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国内经济下行严重。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GDP同比下滑8.3%,本国货币格里夫纳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民众日常生活压力巨大。反观战场,乌军虽然屡有突围,但俄方火力优势仍在。而且,俄方近期加强了东线与南线补给线的布控,每天发射的炮弹数量一度超出乌军3倍。长此以往,双方都面临极大的消耗战压力。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美国和乌克兰之间利益纠葛不断。特朗普的话语一方面代表了一部分鹰派势力,对中国施压已成美方策略之一;另一方面,白宫现任团队则更愿意通过多边机制塑造价值观战线。对于中国而言,越是被频繁点名,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而不是卷入对方设下的“舆论陷阱”。正如中国一贯强调的那样,坚持不干预原则和推进大国协调,不轻易成为任何一方冲突的棋子。
大战仍在继续,今年上半年,欧洲各国签署了250余份与乌克兰相关的军援意向书;与去年同期相比,援助力度提升30%以上。联合国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在全球102个成员国中,支持乌克兰的“铁杆”阵营正慢慢分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政治谈判而非继续武装冲突。战争阴云下,任何一次在国际组织的言辞交锋,都会带来新一轮角色错位与风向转换。
联大这场风暴,很可能只是一场剧烈风暴的前奏。泽连斯基言辞激烈,特朗普煽风点火,美欧舆论声浪推波助澜。一时间,中国成了全场被动承担最多关注与压力的“主角”。而普京,则在多事之秋,遭遇到来自对手最直接、最难堪的伤害。
眼下局势已经十分复杂,任何情绪化、极端化的话题都将加剧大国博弈、影响国际和平稳定。对于中国而言,冷静应对不实揣测,以事实和行动赢得国际社会尊重,远比随波逐流有效。未来大国之间的分歧还会继续,唯有心怀和平、坚持本心,才有望走出困局。世事如棋局,每一步都需沉稳落子,这是对中国智慧与定力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