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爱生娃?
不,准确说法是:他们压根没空讨论要不要生,人家都已经在医院排队建档了。
全国出生率坐滑梯似的往下掉,这边却一个省顶全国十分之一的娃。
别急着说魔幻,咱今天就把这出逆生长的剧本拆开看看,是谁在悄悄改写生育这档子事儿。
113万,这是2024年广东的出生人数,不是全省各级生育规划的总指标,是已经哭喊着降生在这个世界的小孩数量。
全国一共才900多万,他们一家占了1/10。
这不是生育意愿强,这叫已经行动了。
我第一次被这个数据吓住,是在看某个基层卫生统计表的时候。
原本以为广东只是表现还不错,结果是全班都交白卷,就它交了一篇120分的作文。
更吓人的是,这作文还写得挺流畅:东莞某镇,生二胎奖两万,三胎奖五万,补贴发到三岁,外加教育兜底;佛山这边,产假208天,工资照发、医保全包。
这不是鼓励,这简直是请你生写在了公文上。
但光有政策,不一定能换来产房的排号。
那为什么偏偏广东能行?
得从一碗汤说起。
朋友刚从广州回北京,说年夜饭被七大姑八大姨包围,全场话题从什么时候买房自然滑入什么时候添个孙子。
不是压力,是气氛那种你要是光吃不聊家族传承,会让人觉得你这碗汤白喝了的气氛。
祠堂文化不是符号,它在每次节日里一碗碗老火靓汤里翻滚,最后汇成一个潜台词:你家没孩子,不太像样。
当然了,没人真拿棍子敲你脑袋让你生。
可你看东莞那边房价收入比、再看看珠三角那一溜产业链带来的工作机会,留得住人,也就顺理成章能留住娃。
这不是玄学,是基本面。
很多人没在广东生活过,不知道在这工作十年、没打算离开的年轻人有多少。
他们不是被户口和政策拴住,是实实在在在这找到了稳定不一定体面,但有盼头。
而有盼头的地方,生娃这件事,不用催。
反过来看看其他省份,还在高喊多生孩子利国利民,广东已经在给娃办疫苗卡了。
这就像别人还在想怎么写PPT,你这边投影仪都热了。
这不是广东人特别优秀,是他们系统地做了件特别实在的事从口号走到了账户。
有人说广东模式难复制。
可难在哪?
难在你要先愿意承认年轻人是真的不想生,然后用政策去承认他们的顾虑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有人说生孩子是投资,是长期消费品。
这句话的寒气,一直飘到评论区里都结冰了。
广东没这么说,它只拿出工资单、奖金表、产假时间表,静静地摆在你眼前你愿意,就生,不愿意,也不逼你。
但真愿意的,大概率就是留下来的那些。
说实话,全国催生这事儿,已经越来越像表演型焦虑。
而广东,在悄悄交出一份答卷。
不是满分,但最少是写完了。
当然,事情也不是完美的。
113万里面,外地人生的娃占了不小比例。
他们会留下吗?
会在广东扎根吗?
这些都是问号。
但现在看,全国都在退步,广东哪怕站着不动,也是在领跑。
没啥高论,也不想升华到什么国家战略。
就想问一句,你觉得,真要生个孩子,是想听多子多福?
还是想知道这个月补贴到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