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国内一企业揭示核能电池最新突破,只有硬币般尺寸,无需充电,终身供电

点击次数:176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04 23:06:39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全世界都在拼命搞核电池技术?其实也挺好理解的:老旧的电池实在不能再用了!想想看,手机一天就得充一次,电动车续航让人烦死,太空探测器半路“罢工”,这些难题让科学家们都快发疯了。 核电池听起来像核电站里的那玩意儿,其实它能变身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全世界都在拼命搞核电池技术?其实也挺好理解的:老旧的电池实在不能再用了!想想看,手机一天就得充一次,电动车续航让人烦死,太空探测器半路“罢工”,这些难题让科学家们都快发疯了。

核电池听起来像核电站里的那玩意儿,其实它能变身成“能量小精灵”,靠原子自然衰变发电,一枚就能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完全不用充电。美国NASA早早就在太空探测器上装备了核电池,俄罗斯也在朝着小型化发力。不过,今天中国这个领域传来了个大新闻:咱们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硬币那么大的核电池已经研制成功了,要续航,绝不再是科幻!

今年3月,江苏一家医院跟西北师范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搞出了全国第一款民用核电池“烛龙一号”,一亮相就把科技圈炸开了锅。这款电池用碳-14同位素作为“燃料”,寿命特别长——几千年吧,比秦始皇的兵马俑还能“存活”得久!

7月,北京贝塔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BV100镍-63核电池传来喜讯:已步入中试阶段,距离正式批量生产又近了一步。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标志着中国核电池研发又跨出了关键一步。想象一下,将来你的手机、手表,甚至心脏起搏器,都能用上一枚小小的硬币般大小的电池,续航时间长得离谱,虽说听着像天方夜谭,但咱们的科学家正把这梦想变成现实。

一谈到核电池,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核电站冒蘑菇云,辐射泄露,带点吓人。别误会啦,这些新技术其实安全得很!核电池可不是靠爆炸来发电的,而是借助原子自然衰变,就像石头慢慢风化一样,产生微小电流。整个过程密封得严严实实,就像铁桶一样牢固。

像“烛龙一号”这样的核电池,采用碳-14同位素,半衰期长达5730年,可别担心辐射的问题,辐射都被特殊材料封得严严实实,实际测试显示对人体几乎没有伤害,比我们平时用手机的辐射还低一些。西北师范大学的苏茂根教授团队提到,他们突破了几个关键难题:高效换能设计和材料安全性,保障这种电池在医院植入式设备利用起来也能让人放心。

BV100镍-63核电池到底是个啥宝贝?它跟“烛龙一号”有啥不同呢?就说嘛,“烛龙一号”像“长寿龟”,用碳-14,能活几千年,特别适合极端环境;而BV100呢,是“玲珑小巧”型,用镍-63同位素,体积才15×15×5毫米(比硬币还小嘛),寿命大概50年左右,两个就这么区别着用。

贝塔伏特公司把自己研发的金刚石半导体技术用到了,把发电效率提升不少,成本也更实惠。打个比如,“烛龙一号”像个“硬汉子”,专门给太空和深海跑得,能抗零下100℃到200℃的极端温度;而BV100更像咱日常的好帮手,模块化设计,装进小设备方便多了。这两款电池都突破了中国技术难题,但在商业化方面,BV100或许更快走入寻常老百姓的生活。

核电池能干啥?对咱们中国来说,简直就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打个比方,医疗方面:心脏起搏器或者脑机接口装进去后,患者再也不用几年一次挨刀换电池了,“烛龙一号”就能当“永久电源”,既省心又省钱。据了解,BV100已经瞄准物联网,比如智慧城市那一大堆传感器:放在路边监测空气质量,或者农田里盯着作物生长,一颗电池能用几十年,省去维护的麻烦。我们国家正靠这个技术,推动环保和数字中国的战略发展。

更厉害的是太空探索:为什么嫦娥探月工程能把路越得这么远?因为普通的太阳能板在深空里“玩不转”,容易“罢工”,而核电池稳定输出,保证探测器永不“断电”。未来咱们中国的登月和火星任务,这技术绝对是“背后大靠山”。再说军事和工业方面,比如极端环境里的监测设备,像北极考察站,核电池就像“可靠的守护神”,稳得很。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种核电池能不能装到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表里用得着?

目前还没法装进手机里,但未来这玩意儿肯定是有戏的!BV100体积小、输出稳定,理论上能塞进手机里,不过得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成本问题(镍-63的制作挺贵,一块核电池能比普通电池贵几百块),二是辐射安全(虽然封装得挺好,但要批量生产还得经过严格检测)。科学家们正没少琢磨,比如用金刚石半导体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未来说不定真能成。

试想十年后,手机变成“永不掉链”的宝贝,出门旅游再也不用背充电宝!不仅让你我用得省心,还能推动中国电子产业的升级换代,让国产手机品牌甩开苹果、三星几条街,真是遐想都觉得美滋滋。

核电池固然厉害,可路上走得也不那么顺畅。成本贵,监管也紧,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封装老化啥的,都是难关。不过别着急,中国优势在这儿呢:产业链齐全,从同位素提取到电池组装,咱们已经搞定了整个流程。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核电池的突破,确实是几十年科技积累的成果。往后看,技术一旦走向成熟,价格降低,核电池就不再是高端孤品,而是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能够增强国家能源的保障,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能减少废旧电池带来的污染,一举多得,实在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