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特朗普政策推动,美元全球主导地位或加速松动,国际金融格局迎来新变局

点击次数:189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11-22 16:47:52
最近很多人在聊一个话题,说特朗普如果回来,他那套不按常理出牌的搞法,可能会无意中把美元从神坛上给拉下来。 这说法听着有点像爽文,但我们还是习惯性地捋一-捋,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先说个生活里的事。 我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最怕一种供应商

最近很多人在聊一个话题,说特朗普如果回来,他那套不按常理出牌的搞法,可能会无意中把美元从神坛上给拉下来。

这说法听着有点像爽文,但我们还是习惯性地捋一-捋,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先说个生活里的事。

我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最怕一种供应商。

他不是货不好,也不是价钱贵,而是极度的“不确定”。

你跟他签了三年的单子,他今天跟你说原料要涨价,明天跟你说他儿子要高考他得停工一周,后天又说他觉得隔壁老王给的价更高,想毁约。

跟这种人合作,你每天都心惊胆战,睡不着觉,因为你所有的生产计划都建立在他的供应之上。

最后怎么办?

就算麻烦一点,成本高一点,你也得赶紧找个“备胎”,哪怕那个备胎的货次一点,但人家稳定啊。

好了,我们把这个“供应商”换成美国,把这个“供应”换成美元,这事儿就好理解了。

二战之后,全球建立了一套以美元为核心的体系,这本质上是一份“商业合同”。

美国作为“总供应商”,向全世界提供两样核心产品:第一,是相对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和安全秩序,也就是当世界警察;第二,是稳定、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美元。

全世界作为“客户”,需要拿真金白银的商品和服务,比如衣服、玩具、石油,去换取美国印出来的这些绿纸片。

然后,各国央行攒下的这些美元,大部分还得再买成美国国债,等于又把钱借给美国人花。

这合同公平吗?

从后视镜看,有点道义有亏,美国人印纸就能换你的血汗工厂产品,这被叫做“嚣张的特权”。

但为什么大家还捏着鼻子认了七十多年?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这个“总供应商”还算靠谱。

它虽然霸道,但基本遵守自己定下的游戏规则。

美元的币值虽然也波动,但美联储这个机构,总体上还是以维持币值稳定和控制通胀为首要任务的,它要对全球的“美元持有者”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白宫。

整个体系就像一个虽然老旧但还能用的Windows XP系统,大家都在这个系统上跑自己的程序,虽然时不时蓝屏,但总比没系统用要强。

这个体系能运转,有一个隐含的核心前提:信任。

大家相信美国不会乱来,相信它为了维护这套体系的长远利益,会约束自己的短期冲动。

现在,特朗普代表的,恰恰是对这个“信任”基础的根本性动摇。我们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金钱账”。

特朗普的核心逻辑是“美国优先”,他觉得过去那份合同,美国“亏了”。

他认为美国提供了安全和货币,却让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发展了制造业,抢了美国的饭碗。

所以他要“修改合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关税。

关税是什么?

就是以前你卖给我一件10块钱的衣服,现在我要收你5块钱的税。

这对其他国家来说,等于是在已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里,供应商突然说,你以后给我供货,我还得额外抽你的成。

这直接改变了原来的利润预期,让生意变得不划算。

第二笔,是“风险账”。

这比金钱账更要命。

特朗普的行为模式,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他可以今天跟你是盟友,明天就对你加关税。

他可以攻击美联储的独立性,要求它为了短期经济数据(比如股市)而降息,而不是为了长期币值稳定。

他可以随时退出各种国际协议。

这相当于那个不靠谱的供应商,不仅要涨价,还威胁要随时砸了自己家的机器。

这对全球的“美元客户”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持有的美元资产,其风险敞口在急剧扩大。

你过去买美国国债,是因为它被看作是“无风险资产”。

现在,这个“无风险”的锚,开始晃动了。

发行这个资产的政府,其行为变得像一个情绪化的个人,而不是一个可预测的机构。

那么,作为理性的资产管理者,无论是国家央行还是大型基金,你必须重新评估这笔投资的“值博率”。

你手里的美元,情绪价值在快速下跌。

第三笔,是“机会成本账”。

当最大供应商变得不靠谱时,任何一个理性的买家都会开始寻找替代品,这就是“Plan B”。

在过去,大家嘴上抱怨美元霸权,但身体很诚实,因为找不到像样的替代品。

欧元区有结构性矛盾,人民币有管制,黄金没法生息。

所以大家只能“一棵树上吊死”。

但特朗普的折腾,相当于是在逼着全世界主动去“创造”替代品。

你看到的是什么?

是各国央行在疯狂增持黄金。

是越来越多的双边贸易开始尝试用本币结算。

是欧洲在讨论建立独立于SWIFT的支付系统。

是中国在力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

这些东西能立刻取代美元吗?

不能。

就像你临时找的那个备胎供应商,他的产能、质量、稳定性都远远不如原来的大厂。

但是,这个“寻找”和“尝试”的动作本身,意义极其重大。

它标志着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从一种被动的、理论上的“远景”,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现实的“操作”。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特朗普想不想砸掉美元霸权,他主观上当然不想,他还想利用美元的地位来为“美国优先”服务。

但他的行为,客观上在摧毁美元霸权赖以生存的土壤——那个基于规则和信任的全球体系。

他像一个果农,为了摘到一个最高的苹果,不惜把整棵果树都给摇晃得根基松动。

美元的黄昏,不会是一个“尼克松冲击”式的瞬间事件,它不会在某个周日晚上突然宣布。

它更可能是一个缓慢的、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熵增”过程。

就像一个帝国的衰落,不是因为某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是因为它的统治成本越来越高,它提供的“公共产品”(稳定、秩序)的质量越来越差,让“藩属国”们觉得“朝贡”越来越不划算,于是开始各寻出路。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可能真的会成为那个“历史的回响”。

他不是那个主动推倒墙的人,但他可能是那个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堵墙已经不牢固了”并开始各自砌墙的人。

他无意间,把一个大家都在拖延的长期问题,变成了必须马上着手的短期问题。

他或许真的在用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让世界开始为摆脱美元的束缚,迈出最实质性的一步。

这事儿,想想还挺魔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