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国际舞台,那真比任何一出戏都来得刺激。
前阵子,欧洲那几个向来跟以色列穿一条裤子的国家,什么法国、西班牙、爱尔兰,突然跟集体中了邪似的,排着队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操作,直接把全世界的观众都给看懵了,这帮大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出来振臂一呼,说“时机已到”,讲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时机到了”,分明是眼瞅着巴以冲突这摊浑水越来越深,再不跳下来搅和两下,以后中东这牌桌上就真没他们说话的份儿了。
就在大家伙儿还没琢磨透这帮西方大佬的算盘时,巴勒斯坦自个儿,哐当一下,扔了个更大的响儿出来——人家正式递交了申请,要加入“金砖国家”这个群。
嘿,这一下可热闹了。
皮球瞬间就滚到了咱们中国的脚下。
咱们这边怎么回应的呢?
八个字,滴水不漏:“欢迎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耳熟?
简直就是外交辞令的艺术巅峰。
翻译过来就是:“哥们儿,你的心意我懂,但这事儿吧,得按咱们村的规矩来,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志同道合”这四个字,那真是嚼劲十足。
它像个自动升降的门槛,既没把路堵死,也清清楚楚地亮明了态度:想进来,光有革命热情可不够,你得有能跟大伙儿一块儿干事儿的本钱。
这事儿难就难在这儿。
你说从感情上,咱们跟巴勒斯坦那可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从人家建国那会儿咱就力挺,绝对的铁哥们。
现在人家在战火里煎熬,想找个组织靠一靠,咱要是一口回绝,道义上说不过去,面子上也挂不住。
这不仅关乎咱们一贯的立场,也牵扯到在“全球南方”这些穷哥们儿里的声望。
可金砖这个摊子,它真不是个扶贫办,也不是个国际人道救援组织。
说白了,这是一个想跟G7掰手腕的实力派俱乐部,大家凑一块儿是为了搞经济、谋发展,是为了用人民币、卢布、雷亚尔绕开美元霸权。
你想入伙,总得带点“嫁妆”吧?
最起码,你得是个经济独立的正常国家。
那巴勒斯坦的家底呢?
说句不好听的,经济上基本就是个“空壳子”。
市面上流通的钱,是以色列的谢克尔;国家财政的命脉——关税,是以色列人帮忙收的;大部分开销,还得指望着国际社会给点援助。
这么个状况,你让他怎么参与金砖内部的本币结算?
让他怎么跟新开发银行对接项目?
这就像一帮人凑钱开公司,你两手空空跑来说你要当股东,这让其他股东怎么想?
更要命的是,金砖扩容这事儿,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
去年为啥踩了脚刹车,暂缓接纳新成员?
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人一多,嘴就杂,想办成点事儿比登天还难。
你看,俄罗斯为了恶心一下西方,估计巴不得巴勒斯坦赶紧进来。
可印度呢?
巴西呢?
南非呢?
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谁也不愿意为了一个政治象征,影响了整个组织的经济效率和内部团结。
所以你看,咱们的“两难”就在这儿。
点头吧,坏了规矩,可能还会得罪其他成员,把一个好好的经济合作平台,变成一个没完没了的政治辩论会。
摇头吧,又显得冷血,伤了老朋友的心。
你还别说,巴勒斯坦这一招,走得真是绝了。
人家在泥潭里打了这么多年滚,早就练出来了。
他们知道自己硬件不行,所以姿态放得极低,去年就跟普京说,哪怕当个观察员也行。
这叫什么?
这就叫用自己身上唯一的、也是最强大的武器——全球的道义同情和政治支持,来敲开一扇通往未来的门。
这事儿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光有同情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157个国家为你摇旗呐喊,但在冰冷的实力法则面前,想真正挺直腰杆,还得靠自己兜里有粮,手里有枪。
所以,这球踢过来了,全世界都盯着咱们怎么接。
是打一记漂亮的外交太极,把事儿往后拖一拖?
还是干脆给个准话?
这每一步,都考验着咱们的智慧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