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迅猛,技术不断突破,在智能化体验上确实“遥遥领先”,对传统燃油车形成了巨大冲击。然而,随着“智能”程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智障”问题也频频暴露。
近日,浙江一位车主购买了一辆三手极氪电动车,所有过户手续均已合法完成,车辆也顺利交付。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提车后的某一天上午还在正常使用,中午发现车辆突然无法开门。经多方排查,初步确认车辆被远程锁定。
车主联系极氪官方,对方表示系统中已更新为新车主信息没问题,但是无法追溯锁定来源;咨询原二手车商并向上追查,仍未能找到“源头”。目前,车辆处于“有钥匙却开不了”的尴尬境地。
这种情况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几乎不可能发生。车辆的“高度智能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新的风险——尤其是所有权与系统权限未同步的问题。随着自主新能源车产品频繁迭代(部分品牌一年更新2,3次),但是软件BUG、权限逻辑混乱、数据同步滞后等“低级错误”屡见不鲜。
例如,某些品牌在更换绑定手机时,若原机未主动解绑,旧设备仍可远程操控车辆;之前还看到一位江苏的蔚来车主,车辆售出后,每个月1000多的电池租赁费用竟然还是自己在承担,匪夷所思。
目前,浙江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50%,二手电车的交易日益活跃。在此背景下,此类因“智能化”带来的“智障”,恐怕不会是个例。消费者在购买二手新能源车时,除了关注车况,更需警惕数字所有权是否真正完成转移。
智驾、智能坐仓我们的车企在不断地发明新名词,虽然智能化是趋势,但若基础逻辑和用户权益保障跟不上,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沦为“最低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