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泰柬边境的炮火声再次撕裂东南亚的平静。士兵踩雷、战机轰炸、火箭炮还击,冲突迅速升级。这绝非孤立的边境摩擦,而是两国百年领土争端、国内政治博弈与民族主义情绪的复杂交织。此次危机已超越双边范畴,正严重冲击东南亚地区安全与经济稳定,并对东盟的区域合作机制构成严峻挑战。
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区域的地雷与军事行动。泰国指控柬埔寨新埋地雷导致士兵伤亡,并出动战机摧毁柬方据点。柬埔寨则反驳地雷为殖民时期遗留,并指责泰军越界挑衅,以火箭炮反击。事件迅速升级为外交降级和经济制裁,柬埔寨边境省份面临断电、农产品滞销困境。核心矛盾在于柏威夏寺主权争议及其周边4.6平方公里缓冲区的未定归属,加之两国领导人需借强硬姿态巩固国内支持,使局势难以缓和。
经济民生因此遭受重创。边境口岸关闭切断柬埔寨赖以生存的农产品出口通道,导致每日逾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泰国切断跨境电力供应,柬埔寨边境工厂减产,电价飙升30%。数万边境居民被迫逃离家园,人道危机显现。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伤害,正迅速侵蚀两国多年来在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上积累的互利基础。
区域安全机制面临失效风险。东盟作为地区主要合作机制,在此次冲突中仅表达“关切”,未能提出具体调停方案。2011年冲突中曾发挥作用的印尼主导观察团机制此次未能激活。泰国单方面向47国武官展示证据,试图国际化施压,此举破坏了东盟内部协商的传统。若东盟不能有效协调,其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将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导致更多地区冲突的爆发与外部势力介入。
民族主义情绪与军事对抗正形成恶性循环。社交媒体上煽动仇视言论盛行,军方则借机增兵,加剧了紧张气氛。柬埔寨威胁再次诉诸国际法院,泰国则拒绝接受裁决,法律与军事双线对抗态势明显。这种循环不仅消耗两国资源,更可能引发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各国将被迫加大国防投入,挤压经济发展空间。
冲突或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泰国作为美国盟友,未来可能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增加美式装备采购,进一步加剧地区军事化趋势。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外交部和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均呼吁双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然而,两国国内政治考量决定了这种紧张态势将持续。杨丹志等专家指出,两国均面临发展经济的国内要务,不愿冲突旷日持久,但展示强硬姿态以巩固国内地位的需要,使得短期内降级困难。
泰柬冲突警示我们,历史的伤痕与现实的政治博弈,若无有效化解之道,终将成为地区稳定的沉重负担。和平与发展,需要区域国家共同的智慧与勇气,而非民族主义的盲目对抗。东南亚的未来,系于和解与合作的勇气,而非无休止的内耗。